共同体学校的一名徒儿要上一堂赛课,微信上商讨确定了主题后,周一过来试讲,周二、周三来试教,今天我要随班外出劳动教育,她自己试教为主,目前基本成型,就看熟练度和临场发挥了。
小姑娘从第一年认识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一点点看着她成长变化,现在课堂管控老练多了,对于作品的的研读能力和示范力还有提升的空间,毕竟年轻,未来锻炼机会还有许多。这三次磨课产生新的灵感和感触,小结一下。
1.面对教材,首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以学生的角度思考和感受
我们站在讲堂上,很容易就只关注自己的流程,下一步是什么,怎么说,怎么导,忽视学生的学。一句话下去是为了引出下一步骤,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体验与练习,那么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是很少的。同样是教唱课型,学生离开教室前,有些班级对歌曲只是一个大概印象,有些则能准确演唱,并且很有感情地演唱。这个差异就在于教师备课时有没有找准作品教学的抓手,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试讲这一次,小姑娘的教案上还有其他老师的姓名,想来是网上摘抄拼凑的教案。没吭声,谁不是从模仿开始的呢。我们最初对的研读教材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想着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参考模仿,花大量的时间去网上查找筛选,其实从歌曲的反复吟唱,灵感就会慢慢出现,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这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怎么解决重难点呢,再反复唱,起身动着唱,从肢体律动中,会有新的灵感。到底哪种律动方式、集体活动方式合适,要反复尝试,仔细思考,以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考量。作品的研读,首先从作品的反复演绎入手。
2.借助的学具或者某一手段要充分发挥作用
试讲讨论出一个新的教案需要实践检验。第一次试教下来,有些设计的教学亮点的确有作用,但是没有用透;有些设计,想象挺好,实际有问题得砍掉;有些环节上下来,从学生反应看来要重新调整顺序,需更贴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的过程。
第二次试教下来,明显感到前半节课对作品的体验环节顺多了,学生一步步下来体验的挺好。教师手段的选择与顺序的调整太重要了。
第一环节,简单的拍手画圈踏步行进,体验四拍子的节拍律动,第三乐句动作设计不同,依据富有特色的节奏来设计,并且脚步停住,协助学生更多地关注音乐变化,第四乐句恢复之前的动作表现。
第二环节,教师坐下带学生随着音乐声势表现,什么也不说,用动作用表情引领学生做,第二第三乐句动作不同,四个乐句三组动作。接着让学生再来一遍,从第一遍只是模仿跟着做,注意力只在动作上,过渡到一边思考动作,一边关注音乐,体验节拍。再提问反馈音乐节拍的感受,教师小结四四拍子的知识点。
第三环节,最重要的学习环节,曲谱学唱,也是学生最容易感到疲乏的环节,不是所有孩子都对唱数字音符感兴趣的,必须借助好玩的手段,让学生保持兴趣演唱。这里也是教师最容易上乱的地方,因此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课前我们设计了图谱的方式,营造了雪天的情景,画面挺有意思,可是怎么与歌谱结合呢?如果要从音符高低走向来说,肯定没法说,只能抓住关键句来表现旋律走向,形象性的图案抓住节奏来体验。
第一次试教,呈现图谱后,教师就没再利用这张图,歌谱教学简单过去了,所有音乐的特点都没有点到,学生唱词就干巴巴的,没什么体验也就没什么表现力。
交流后,第二次试教,微调画面,就在画面上展开歌谱教学,将黑板图谱和课件歌谱相结合。在第一第三句上面,教师边唱边填音符,第二第三句直接将纸片歌谱贴到两个形象图案上,解决了教师书写来不及和图案表现旋律较困难的两个问题。并且演唱中,教师用歌声和动作示范细节要求,体验音乐内在的律动感,旋律的起伏与情绪的关联。这一次,学生明显唱得准确和好听起来了。
3.教师本人的示范美感太需要了
音乐教育是一门审美教育。音乐的美感从教材中来,更从教师的示范中来。
第四个环节歌词演唱,这里往往需要教师完整的示范演唱,有表情有感情的示范能够给到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效仿的心理。小姑娘有点腼腆,不够放开。这不光和个性的问题,还有意识的问题。如果教师关注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上面,台上演唱就不太会在意羞涩的问题,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喜欢这首歌曲,被这首歌曲打动,带着这样的信念,教师的示范会自然而然地沉浸音乐,表现音乐。
和小姑娘交流后,并提出要设计动作。结果,她回复我不会。好吧,中年人带着她一起设计演唱的动作。这个让自己沉浸音乐表现音乐,对于个性羞涩的人来说也需要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什么都得需要自己思考到了,才会真正有体验,才会真正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跑步,夜跑前这一顿晚餐吃多少的量才不会引起肚子痛,真的是经历了好几回,才明白四五成的饱是多少的量。别人说的都不算数,必须得自己经历过才懂。
4.教师的课堂语言太重要了
还是回到这个话题上来,教师课堂上的过渡语、引导语、评价语、介绍语等等太重要了,尤其是我们这门审美学科的课,老师的语言具有美感,整个课堂质量明显上乘。如果音乐课上,老师只会说:“接下来……”“好的”"i真棒“”这段音乐表现了……”这样的课听下来就一点味道都没。
富有情境的作品,就需要我们优美地去描述,去描绘,优美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优美地表达对学生表现的感受,肢体动作美、语言美,再加上有效地呈现音乐美,整个美育过程才会有效,学生也才会有更多的兴趣投入学习中。
这首先得教师本人有这个意识,才会在后续有意识地积累词汇,有意识地备课堂用语,有意识地阅读优美的文章。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28篇,2182字数,共累计57738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