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作,于我而言,是一种深入灵魂的痛。这种痛,包括丧失自信,自我怀疑,低成就感与职业上升通道受阻。
上研时,因为不会写作,也不肯下功夫研读专业书籍,以至于整个研究生期间庸庸碌碌,不仅没有在学术期刊发表过一篇论文,甚至连毕业论文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交差,自己都不好意思把那篇论文拿出来给别人看,只求能勉强合格顺利通过毕业答辩。而毕业至今,十年过去了,我没有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时刻都在惊惶自己的硕士学位是混出来的,以至于别人问我学什么专业,我都不好意思底气十足的告诉人家,我是学历史的。
工作后,第一份工作,在某国企,里面云集了很多优秀的人,不乏能说会写的人。我的第一位领导,当时布置了一篇新闻通讯稿让我写,我磨蹭了很久总算写完交差,领导看了我交出的稿子一眼,用鄙视的口吻对我说,你是在混日子吗?堂堂某某重点高校的研究生,交出来就是这么一篇东西?你好好问问你自己,你从进来到现在这段时间你到底做了什么??劈头盖脸的一通训斥,我当时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躲起来,羞愧难当。虽然后面重新认真写了一篇勉强过关了的,但从此对写作更排斥,更恐惧,更不愿意去练习和提升。
在职场上,我总是做着边缘化的后台工作,因为不会写,也惧怕写,我不敢挑战外出采访担任记者的活,默默地做着后台打杂的毫无技术含量的活,也没有花时间去训练写作这项让我一直吃着大亏的核心技能,就这么一直荒废着,荒废着,毕业十年,弹指一挥间,很多当年不及我的同学,要么因为会说会沟通,要么因为会写会行动,职业发展之路上披荆斩棘打怪升级,而我,却在而立之年后依然混迹于职业底层。
作家乔治·奥威尔曾说过“如果人们不能很好地写作,那他们就不能很好地思考,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思考,那别人就会代替他们思考。”这段话很能诠释我这荒废的半生,不会写作,不会思考,如影随形的伴着我不断的丧失。丧失自信,丧失斗志,丧失活力,丧失与更好的自己相遇的机会。荒废了大巴的青春年华,碌碌无为,正是那句“我的青春喂了狗”。
吃过不会写作的这么多亏,领教过不会写作的这么多痛,直到如今升级为两个娃的妈妈,才突然意识到,不改变不行,不努力成长不行,不精进自己,我如何去教育我的孩子更好地成长?而写作,我认为是精进个人能力的首选项,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基础技能。因此,写作,和阅读一起,成为我的成长清单上必须要攻克的难关。
具体怎么做?我想,就是一句话“去写,认真写,持续写”。写,就对了。所以时时记录,每周一篇,加入写作路上遇到的同好们,结伴同行,也许终有一天,会打通这条既阻且长的写作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