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一节听了五年级1班田金燕老师的语文课《月是故乡明》。这是一节略读课,田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字词很扎实,对文本的学习也不错,大家听课都很认真。在评课环节,我们态度真诚,都提到了自己学习到的地方以及建议,对建议的环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建构。大家立足课标、文本、单元主题、要素和语文园地,参考教学用书,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踏踏实实教研,真正是教学相长、相互学习,持续深入。
通过评课,我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深厚的阅读功底绝对有益于教学的深入,对《月是故乡明》的学习,如果老师能够了解季羡林先生的成长历程,六岁就背井离乡、漂泊天涯和后来成年后的经历,把课文的学习置身大背景中,虽不用点多,绝对更有益于学生理解的深入。
这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第二课是《祖父的园子》,记得当初听武凤霞老师上这一课时,就是围绕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导入的课题,重点围绕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对《祖父的园子》进行了重点学习。
一篇叙事诗是从小说的语言上进行评价的,武老师还把重点段落在体会时以现代诗的形式呈现,效果直观,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感受文章诗意的语言,松散的结构,犹如散文诗一般。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从叙事的角度进行评价的,紧扣文本,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文章以孩童的口吻讲述了家乡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以她那支散发着浓厚乡情的风俗画笔为读者们描摹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诗的韵味的画卷。
一串凄婉的歌谣,是从故事内涵上进行评价的,不属于本节课理解的范围,小学生也很难理解透彻。所以,最后,给学生留下了疑问,也推出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在祖父的园子里,萧红是快乐的、幸福的,可为什么茅盾先生又评价《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呢?课后,大家可以阅读《呼兰河传》,你就会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