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因为加班,临时用滴滴打车叫了一辆专车。看着高德地图,按照自己的理解从大楼出去,到了一楼给师傅打电话,发现走错了方向,就与师傅约好在哪里碰面,连忙赶过去。一上车,师傅乐呵呵地说:“你素质很高啊!”我没明白过来什么意思,师傅解释说:“经常碰到一些人,因为没弄明白接的地点,不是开口骂人,就是自己坚决不动地方,非要我绕个大圈跑过去。”原来是这样。
师傅一路上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其中好几个因为乘客过于不礼貌,被师傅拒载。
有一年冬天下雪,晚上出车的特别少,师傅在送完一个乘客后刚想回家,手机就接到一个单,师傅一看就在停车地点不远,就接了单,打电话一问,乘客说知道位置,让师傅原地等候。结果过了十几分钟,仍然没等到乘客,师傅打电话过去问,结果对方张口就骂:“你到底在哪儿?我在这儿转了10分钟也没看见你的影子!”俩人一碰位置,原来差了一个路口。师傅说:“你好好说话,大冷天的,要不是你非要坐我早回家了。”乘客仍然不依不饶。师傅说:“你再这样说话我不拉你了。”结果乘客说要投诉、并说如果取消就会一直打电话。师傅立即取消订单回家了,关机睡觉。
两个乘客拼车,住得远的非要师傅先送自己,后送别人;结果另一名乘客也不肯,俩人在车上吵起来。师傅让那个人下了车。
一个姑娘晚上坐车,非要从路口左转进到小区,可是路口明显有标志不允许左转。师傅解释原因,乘客不听,威胁要投诉,师傅也没有转弯,而是让乘客原地下车。
一位女士坐上车后要求师傅跨三个道进到左转道,师傅说实线不能压,要不从前面掉头回来?结果对方说这样就绕路了,要投诉。师傅取消订单。
听着这几个故事,会不会觉得司机胆子太大,居然敢对“上帝”说不?
可是这位师傅不是莽撞,而是认为有的原则是没有弹性的,不可越线。后面师傅又接着讲了自己怎么琢磨赚钱的事。刚开始干的时候,师傅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接单,干到晚上10点,后来一件事让师傅改变了出车时间。一个上班族早上约了车,师傅一路赶过去,路上只有红灯路口停车等候,并没与延误。可是乘客打电话来说:“怎么还没到?你知不知道我迟到一分钟要扣1千块钱!你赔得起吗!”师傅解释了一下自己并没有耽误,对方还是抱怨,师傅就说那你取消吧,看看有没有别人更快。那人本来嘴硬要取消,后来可能是想到取消重新叫车更花时间,就改口让师傅赶紧过来。事实是也没有迟到。
师傅琢磨着,上班高峰期,乘客都比较着急,心情不会太好,所以改了出车时间,早上10点才出门接活,下班时间和原来一样,这样一比较发现收入没有减少,还不用赶时间,也避免早高峰的别扭。
这几年除了出租车,还有专车、快车、顺风车,作为乘客我们多了很多选择,多了很多便利。凡事在转变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摩擦,听了师傅的故事,我觉得摩擦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如何转变服务的观念。专车、快车、顺风车等,本来都是开自己的车办自己的事,接了乘客没能迅速转变角色;乘客也没有从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转变。双方都需要转变,一个要转变的更专业;一个要转变的更为宽容。
另一个方面是信任的缺失。“顾客是上帝”本是说提供服务的一方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顾客的要求,前提是上帝是可以信赖的,不会提出不合理甚至违规的要求;服务方信赖上帝,顾客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应该像上帝一样宽容和信任,不能随心所欲。像上面说到的故事,如果师傅在禁止拐弯的地方左转了,事后交警追责,只能是司机自己认罚;如果乘客在车上吵架发展至打架,司机也有责任。如果好言好语与司机协商,大冷天的正好打上车回家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乘客对司机的强行违规要求,爆粗口,不正是表现出了极度的不信任吗?
快车司机说不,诚然有他自己的问题,我们因为别的事情焦虑,对不相干的事发火、骂人,其实于事无补。想得到好的结果,不如心平气和,多说几个“不好意思”,多看看自己的问题。司机师傅也不必计较乘客的态度,因为人人难免会碰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哈哈一笑,调侃两句,或者直接说绕路的钱我出,一切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