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6日,我在简书这个写作平台刚好写了5年,从2017年8月26日我在简书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开始,之后的每一年我都会去学习前沿科学领域的知识以及历久弥新的文学艺术领域的知识,因为这些都是我很想跟读者朋友们分享的东西。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每一篇文章都当作为一条线索或者是一个密码,它们共同构建成有关于我的人生故事。
马克斯·韦伯说:“人是编织在意义之网上的生物。”
我一直希望通过写作来编织出人生意义的重要模块,构建自我的精神世界不仅仅是哲学家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完成的事情,我期待能与读者朋友们共同去探索和解锁生命的奥秘之处。
1.尝试了解过去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我能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了解过去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鲜活的事情,因为它间接延长了我们生命中能够感受到的时间与空间。
例如,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唐代画家张萱和周昉的《唐宫仕女图》、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清代画家郎世宁的《百骏图》。
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了解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发生的时代、背景、故事、影响等,我想知道它对时常处在迷茫状态的当代人有何启发,为什么在那样的时代会出现这些伟大的传世之作?
列举其中的三幅名画来说吧,首先是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这幅名画涵盖中国古代的神话色彩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描绘了曹植和洛神之间的真挚感人的爱情故事。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是中华古典绘画的瑰宝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精髓,让观赏者看到了日常紧凑生活之外的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更加聊以慰藉的是它舒缓了现代人的时空感。
第二幅名画是《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在18岁的时候完成了6平方米的工笔大幅《千里江山图》卷,画出了北宋时期庐山和鄱阳湖的地标性景观,例如大小汉阳峰、四叠瀑、鹰嘴峰、石钟山、西林寺等。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中的山头和阳面是以亮丽的青绿赋色为主,而山脚和阴面则运用了淡墨和青绿色的融合,这两者之间有着丰富多姿的过渡层次。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北宋时期颇受宋徽宗的赏识,充分展示了北宋早中期绘画发展的美学形态,天赋异禀的王希孟用他的神来之笔画出了北宋年代特有的经典,是我们当代年轻人的一个优秀的榜样。
第三幅名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中展示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市井众生相,相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观众在欣赏完之后,都会被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毕生所学和聪明才智所折服。
《清明上河图》共描画了八百多人,将官吏、仆役、轿夫、乞丐等社会各个阶层的劳作、生产、商贸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精湛的技艺至今让后人赞叹不已。
清明上河是北宋全盛时期的民间风俗,《清明上河图》分为三部分:汴京城街市(河南开封市)、汴京城郊外的自然风光、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人物风俗画,充分展现了底层老百姓为了生存而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时运不济的危险境遇,在悲悯之中生发出凄美之感,在安逸之中唤醒出忧患意识。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面写道:“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通过对过去的盘旋曲折的深入了解,我发现了一个让大多数人都很释怀的奥秘就是:在漫长的历史时间里面,个人的得失成败几乎都是被忽略不计的,因为能够被记住并传承的通常是宏伟的、经典的大事件。
所以当我们悲哀于自身的某一件事情时,要去想想几年以后你还会记得起它吗?
2.聆听带来内心安宁的钢琴曲
在2020年至2022年的这三年,刚好是我30岁至32岁体重猛增猛减、身材忽胖忽瘦、心情时好时坏的的三年,仿佛周边的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各种奇形怪状的事件都发生了。
大多数人都会疲惫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单调乏味,却又倍感无奈地通过这种重复去交换一些看得见的回报。
在疫情这三年,相信大家都会碰到情绪无法平静下来的时候,不同的人焦灼的时间有长有短,我个人缓解压力的办法就是:打开手机上的喜马拉雅APP去听一听中国著名作曲家赵海洋的《夜色钢琴曲》。
《夜色钢琴曲》里面的轻柔舒缓的钢琴演奏就好像是一首首催眠曲,在聆听安宁与净美的钢琴曲的过程中会有一次短暂的打盹,醒来之后立马感觉困顿的身心得到了舒展,因此它成为了我每一天的精神食粮。
中国著名作曲家赵海洋的主要作品《瞬间的永恒》、《秋的思念》、《夜空的寂静》被各大短视频平台制作为背景音乐,颇受乐迷朋友们的喜爱。
作曲家谱写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交由演奏家去演奏,作曲家与演奏家互相赋能,共同升华了整首曲子的灵魂。
将作曲家内心的故事演绎出自己的一种创造力,并用多种乐器将其演奏出恰如其分的意境和空间,这就是作曲家、演奏家以及听众的精神世界里面的一种有效共鸣,彼此之间充分链接到了内心当中的宁静以及平和。
众所周知,莫扎特的《弥撒曲》是对大自然界生命力量的展示,也是对死亡的一种严肃演奏,但它更是一首让全人类听完都无比震撼的安魂曲。
如果说作家、画家、音乐家是老百姓接触最多的、了解愿望最强的,那么艺术家们创作的动力就是让老百姓从繁忙琐碎的日常暂时解脱出来,沉浸在美妙的艺术世界之中。
3.在不确定的时代,找到确定的自我
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有一些非走不可的弯路,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情,既渴望逃离当下,又焦虑可能失去的机会;既对未来能获得什么深感不确定,又害怕太早被限定进自己未必想要的生活之中。
我们开始把现今工作的职位、家庭经济状况、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各方面都列入了日常思考之中。
但是每一个人成长的线索、路径和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很在意的某种参照物、价值观,可能别人毫无兴趣;别人很崇尚的生活理念,你可能觉得莫名其妙。
在任何时刻都要提醒一下自己在与别人对话的过程中会掉入一种未知的陷阱,可能会陷入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里面写到的“某一种高尚而危险的自负”。
在对话的过程中,参与者的大脑里面负责处理奖赏信息的腹侧纹状体被瞬间激活,这时候的各种情绪反应可能会造成一些灾难性的后果。
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里面,幸灾乐祸是属于双重意义上的不道德,这个词语最初是源自于《左传》里面的“幸灾不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因为当你暗自比较的对象突然遇上了不幸,或者说你一生都要反对的价值观突然处在劣势时,你的自信就会立马提升。
自信过后,马上又对琐碎的重复失望不已,一刻不停地去解决可能发生的危机,但远方的危机似乎又总是源源不断,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找到关键的路径来攻坚克难?
我能想到的第三个办法,就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找到确定的自我,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难的却又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一直能够坚持5年甚至10年都依然热爱的东西。
如果说“一周四天工作制”在2030年的中国能够全面普及的话,那将是怎么样的一种新常态呢?
这有可能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场面,因为在当代社会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经常让大众苦不堪言,有弹性的上下班制度,对无法很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一些家庭来说,是一件居功至伟的事情。
当代年轻人都知道,在大城市之间都是依靠一小时的交通圈来实现跨城工作,例如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广州工作、佛山生活;深圳工作、东莞生活。
2030年如果能实现一周工作四天、休息三天,那么这将会使老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将会促进我国各个地方的特色产业、旅游业、文化艺术产业的长效发展,对全民的身心健康更是一种极其关键的保障性措施。
4.重视人生智慧的暗示
我想到的第四个办法,就是要重视我们人生智慧的某种暗示,悲伤可以告诉我们重视什么,愤怒可以告诉我们边界在哪里,内疚可以告诉我们哪里没做好。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咨询师徐凯文提出了“空心病”的这个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内心的空洞与精神的贫瘠,似乎感受不到生命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徐凯文认为,虽然“空心病”的症状和抑郁症很像,都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感觉自己好像是在一条摇摇晃晃的小船上,时不时感觉到恐惧,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大多数人都是遵循着社会时钟按部就班地上学、考试、工作、结婚、生育……努力完成外部世界设定的目标,内心深处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完成这些,只是按照社会时钟的逻辑活下去。
在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社会指标之后,就会陷入“为何要这样折磨自己”的失落情绪之中,然而,向上的单一价值观似乎又限制了人们脱离这个被期待的轨道。
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边际效应递减”,如今吃饱穿暖对于大多数的小康家庭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再讨论这些许多人可能就失去了表达的欲望。
如果你在某一个行业做到了很高的成就,得到了物质上丰厚的回报,那么你就不愿意像人类学家项飙所说的“不停地抽打着自己如同转陀螺一样往前走”,而且还要面临着熬夜猝死的风险,人们实际获得的效益是逐渐递减的状态。
2022年我明显感觉到的一种趋势——复杂型思维以全方位的优势碾压了简单型思维。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在他的新书《感知·理知·自我认知》中写道:“理知走得越远,感知的切身性或丰富性就越稀薄,乃至最后完全失去感性内容,变成了纯粹理知、无感的理知。”
当“智能”取代了“智人”,当“数理”取代了“道理”,当“理性”沦为了赤裸裸的“工具”时,理知时代便迎来了终结。
当公众表达的欲望超过了倾听的愿望,我们也就迎来了“人人都是创作者,没有欣赏者”的时代。
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智慧的力量来修养一段时间,待身心恢复到良好状态的时候,再选择去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与时俱进地去更新观念,与当代社会盘旋式的复杂共处,或许是一个良好的应对之策。
5.相信一些什么,才能成就一些什么
我想到的第五个办法,就是我们青年人应该要“相信一些什么”,只有你“相信一些什么”,你才够“成就一些什么”。
举个例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大成博士所在的课题组,曾使用卫星数据帮助破获明十三陵文物盗窃案。
作为当今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陵墓建筑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明十三陵保存了大量精美的石刻文物。
2013年,有不法分子将目标锁定在明代崇祯皇帝陵墓的石刻,并盗取了一些国家一级文物,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当地公安局发现后立即展开调查,在缺失有效线索,案件侦破进度受阻的情况下,找到中国科学院王大成博士所在的课题组寻求技术支持,希望借助卫星技术侦破案件。
凭借对卫星遥感技术的信任,王大成开始每天带领课题组跑现场勘测,分析海量的卫星数据,在筛选出100多张卫星数据之后,案件终于有了转机。
王大成说:“我们发现,2013年7月16号这一天,卫星数据上还有文物阴影,23号就没有了。”
王大成的这个发现,将案发时间锁定在这7天之内,大大降低了案件侦破难度,公安干警顺着这条线索侦查,很快追踪到犯罪嫌疑人,成功找回了被盗文物,挽回了损失。
中国航天科研工作者还曾使用北斗卫星遥感技术解决了年代久远的地产纠纷,并且还为国家执法部门在环境污染和违法建筑的监测方面提供客观的第三方数据。
王大成希望卫星遥感数据能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帮助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让自己的专业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中国老百姓的日常购物、旅行、开车、观看天气预报、农业病虫害的遥感监测、智慧城市的建设都使用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
世界上正在运行的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是美国的GPS导航定位系统;二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三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四是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目前是全球最先进的导航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已拥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彻底摆脱对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依赖,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
2022年8月21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名单揭晓,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素来就有“中国诺贝尔奖”的美誉。
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单项奖金为675万元人民币。
2022年8月21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获得“生命科学奖”。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李文辉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
2022年8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杨学明获得“物质科学奖”。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杨学明研发了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
未来科学大奖从2016年设立至今,深圳已经有三位科学家摘得大奖,均来自南方科技大学。
他们分别是2016年物质科学奖得主薛其坤;2018年物质科学奖得主马大为;2022年物质科学奖得主杨学明。
2022年8月21日,斯坦福大学博士、香港大学Edmund and Peggy Tse讲席教授莫毅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莫毅明,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证明。
在全世界都崇尚科学的21世纪,中国科学家攻坚克难的专业精神对普罗大众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帮助我们的社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6.乐观地去转化悲伤的事情
未来30年是人类复杂型思维和简单型思维互相争夺注意力的时代,以前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现在是“3年复杂,3年简单”交织碰撞在了一起。
在一个城市里面奋斗了10年发现还是一无所有,这种失落的情绪可能正在提醒你要换一个城市生活了,我知道一些来自北京的艺术家去了大理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大理,也没有了大城市的各种陀螺旋转式的内卷,并且还找到了艺术形式新的出口。
因此,第六个办法就是乐观地去转化令你悲伤的事情,因为这或许是一件好事,没有让某个灾难加深。
在《性格心理学》这本书中,把人类分为两种性格,一类是积极的浪漫主义者,另一类是消极的浪漫主义者。
积极的浪漫主义者的性格特点是:执着于自己大脑勾勒出来的人生理想甚至是幻想,力图用文学艺术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
积极的浪漫主义者在理想主义的强烈情感作用下,按照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当中过于主观的感情逻辑,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
它是一个想象的、超验的、被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追求自由、个性解放、情感至上。
德国作家席勒说:“积极的浪漫主义者总是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消极的浪漫主义者则相反,他们更愿意采取寄情山水、退隐田园、皈依宗教的出世的人生态度,以对抗乌托邦世界的破产。
消极的浪漫主义者会觉得“我自己是很特别的一种艺术”“与众不同”,刻意去逃避人生中所有的“平凡”。
他们不愿面对现实,会把注意力从现实中转开,总认为过去和从前的时光比较美好,将注意力集中在消逝的过去和幻想的未来,刻意逃避当下,使自己深陷在痛苦之中。
消极的浪漫主义者常常会感觉自己是一个被放逐异乡的贵族,思想总停留在早已被时代淘汰的过去,他们习惯用仪式、文字戏剧化来描述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
消极的浪漫主义者生活在自己所设定的条规之中,生活与现实脱节,总认为只有自己才有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
他们甚至认为如果不进行情绪激昂的、强烈的描述,别人就无法了解,可事实上,连他自己都无法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当消极的浪漫主义者想回归自然的时候,又察觉到自己缺乏单纯和天真,自己早已和大自然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当他们终于发现这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会异常愤怒,很快就会一蹶不振,从此过上意志消沉、羞羞怯怯的佛系生活。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活出乐观的自己》一书中说:“乐观者喜欢把‘好事’解释成永久的、泛化的、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原因,把‘坏事’解释成暂时的、特定的、与外界密切相关的原因;而悲观者恰恰相反,一个悲观者,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悲观的解释风格转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即可很好地化解自己的悲观。”
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经是开始困扰大众的一种疾病,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中国著名科学家胡海岚所带领的团队发现了抑郁症发生的核心机制,在2022年6月,她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胡海岚团队的关键发现最初与氯胺酮有关,胡海岚说:“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来讲,氯胺酮这药非常重要。如果使用传统药物,我们需要几周的时间来改善试图自杀的人的想法,那就太慢、太晚了。”
但长期滥用氯胺酮可能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记忆力差、短暂性高血压以及焦虑症等。
氯胺酮怎么发挥作用,为什么那么快起效,是对科学家来说非常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
胡海岚说:“我们发现在抑郁状态下,一个小核团内的活动产生了异常,或者是进入了特别高的放电状态,而这样的一种‘反奖赏中心’的过度激活,后果就是对大脑‘奖赏中心’的过度抑制,而‘奖赏中心’是产生多巴胺、五羟色胺这些核快感、心快感,以及奖励感受相关的化学物质的源泉,所以这可能是人进入抑郁状态的原因。”
氯胺酮之所以能快速起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很快地阻断“反奖赏中心”过度放电或者过度活化的状态,从而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
不让“反奖赏中心”对“奖赏中心”产生过度抑制,进而起到快速抑制抑郁的作用。
目前胡海岚团队研究中跟应用相关的方向包括,希望对氯胺酮在分子结构上进行改造,保留它抗抑郁的作用,去除它的成瘾性及其他副作用,此外是做靶点的拓展,预测阻断这个靶点之后也会有抗抑郁的效果。
正如中国著名科学家胡海岚所说的那样,科研工作就好像是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的马拉松,你要调整好自己的节奏,有时候快,有时候慢,有时候有同伴一起,有时候也要一个人孤独地坚持,你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是挑战,但来自未来科学的魅力也总能让你充满希望。
2022年8月9日的一份全球科研报告显示,全球被引次数前1%的科研论文中,中国科研论文贡献的份额比例是27.2%,排名第一,总计4744篇,美国以24.9%排名第二,总计4330篇,英国以5.5%排名第三。
亚太综合研究中心的副中心长黑木慎一说:“无论从科学论文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中国都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国家之一。”
从全球创新指数来看,我们中国的排名是从2012年的第34名上升至2021年的第12名。
《Nature》期刊6月发布的《2022年自然指数年表》显示,中国在科学方面的长期投资正在逐步取得成果。
根据《2022年自然指数年表》分析,50家指数增长最快的机构,有31家都在中国。
上升最快的中国科研机构有两个:分别是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和坐落于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学。
目前,自然指数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地区、机构,在自然科学方面的高质量产出的重要指标。
自然指数创始人David Swinbanks说:“中国正通过大型成熟的科研机构,以及对研究进行的投资,推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持续产出。”
根据《Nature》官网显示,在2021年的全球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方面,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贡献份额为1963.00,美国哈佛大学的贡献份额是910.93,中国科学院大学连续多年位居自然指数榜单之首。
《Nature》认为,中国科研的强劲表现可能意味着增长势头在未来几年间仍会持续。
对科学家来说,如果一个领域是相对没有被开垦过的领域,同时问题又有趣且重要,这都是吸引科学家研究的特点。
7.自我封闭式的训练要适时出山
大多数人可能期盼保持良好的亲情、爱情、友情等人际交往的圈子,但现实世界总是会发生一些冲突,如果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以自我为中心,并且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那么这样的一种自我封闭式的思维训练必然会加剧悲惨角落的发生。
因此,我能想到的第七个办法就是,即便你觉得自己在某一个领域很厉害,只想自我封闭式训练,不想跟任何人交流,但也要训练出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适当的时候要记得出山,把你刻苦修炼成的技艺展示在一些合适的平台,让喜欢你的观众、听众、读者们能够共享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和喜悦。
2022年的热议话题是大多数年轻人为什么不太喜欢结婚了?
精神分析学家吴和鸣老师说过,神父主持婚礼时说的话,真相更多是这样的:
神父:你愿意嫁给他,深入虎穴,成为他母亲和他姐姐的替身,接受他多年累积的愤怒吗?
她:我愿意。
神父:你愿意娶她,把你家变成主战场,成为她父亲和她哥哥的替身,接受她多年来累积的幻想、嫉妒和仇恨吗?
他:我愿意。
神父:那我现在宣布,你们正式结怨!
评论里有人继续深入地编台词:
神父:你愿意嫁给他,面对他对你幻想的破灭,和他一起经历生命深处的种种丧失;你愿意承受他所不能承受的,爱他所不能爱的那个自己吗?
她:我愿意。
神父:你愿意娶她,在她用最黑暗的部分面对你的时候,你依然可以看到背后的光芒?你愿意左手捧着理查德·道金斯写的《自私的基因》,右手指着明朗的天空对她说,你将违背你的天性,忤逆你的本能,永远爱她吗?
他:我愿意。
神父:现在宣布,双修开始。
大多数人都向往神圣的、纯洁的爱情,认为在人类所有的生活要素中,只有爱情是不可以被彻底“货币化”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说:“在经典的爱情当中,任何一个平凡人都可以得到爱情,爱情是在现实世界里面对自己爱人彻底的、最高的认可,而其他领域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因为爱情的特殊性就在于不计较经济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差距,它是专属于恋爱男女双方之间的小型共产主义。”
有一天,我跟好友分享了一段我大学时期的青涩回忆:
临近毕业,大学同学组织了最后一次联谊活动,在和小伙伴们的登山旅途中突然下起了小雨,倾斜的小雨打湿了我的衣服,我的后背和胸膛顿时有一些冰凉,更没想到的是,我的鞋子也很不争气地踩进了小水沟中,我感觉焦躁而难受,这时在各自匆忙登顶、无暇顾及别人的人群之中,一位我认识了很久的漂亮女生的手主动地伸了过来。
我作为一个男生却怂得没敢握住她的手往上爬,还说了一句特别不合时宜的话:“你先走吧,我自己一个人能够搞定!”
在这样一场只想加速登顶、摆脱泥泞路况的登山旅途中,一句不太妥当的话语,刺伤到了柔软的内心、触碰到了脆弱的自尊,男女之间的初次试探和手足无措共同促成了一次青春期的遗憾。
讲完了大学时代青葱岁月的故事之后,我拍了十年老友的肩膀一下,轻轻地叹了口气说:“22岁的时候是不知道青春的后劲有多大的,32岁的时候明白了!”
很快我也恢复了理智,接受了现实,终究还是要在艺术创作中才能找回鲜活的自我,那就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中国著名学者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里面写道:“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过苛求。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你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接近于专制。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的人在哪里呢?
最重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品质,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品质,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的“爱情”,莉尔·朗兹像一名预言家一样地说道:“你的爱人就在你生活的五个街区之内。”
当然,爱情只是我们人类生活的一小部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了解到这一点。
价值观的更新换代让人猝不及防,尤其是很多人都还很年轻,并不知道年轻时的梦想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十年已经改变了很多观念。
“成就感”这个概念可以由自我来定义,比方说你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去看过很多神奇的地方,你把这些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成就感。
在各种麻烦不断靠近的当代社会,你能够很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各美其美,那也是非常突出的一种成就感 。
将个人特有的潜能开发出来,以此来得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我写的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量都超过5万,那么当我写完20篇文章之后,累计总阅读量就超过了100万,这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虽然阅读量的多少是作者自身根本不可预测的。
有成千上万个读者去阅读一位作者的人生故事并且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证明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正在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些小小的贡献,那就是盼望更多的人成为热爱阅读的人。
探索时空之旅的奥秘和鲜活的体验是我创作的内在驱动力,它将伴随我一生所热爱的事物继续往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