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十里乡俗大不同″。我娘家的村和婆家的村,虽然只相隔五里路。但是风俗却很不一样。
婆家是个大村,有500多户人家,两千多人。村里的人思想开放,行为自由。娘家是个小村,思想比较封闭,传统。守旧。虽风俗不一,但各有利弊。
现时,村上每遇婚丧嫁娶,总要支大锅,请亲朋邻里吃大锅饭。负责请客的人挨门挨户通知时,总说“某月某日,谁谁谁家帮忙吃面。" 那么接到通知的人家,在规定的时日, 必是全家老老少齐上阵。开饭前拎盆的,端碗的,拿锅的早早就围在事主家门口,单等鞭炮声一响。便冲到大锅前,拥拥挤挤,奋不顾身,为抢饭而战。不到片刻功夫。锅底朝天。只有几把勺子,凌乱地趴在锅底。抢到饭的人们,满载胜利的微笑,迈着匆忙的脚步,向自家快速走去。
事主家顿时冷清起来。除亲戚坐在屋里外,院子里散乱的坐着几个帮厨的人。与开饭前的人潮相比,此时少了很多热闹的成分。只有大门两侧贴着的红对联儿,门头上插的红旗,高高挂着的红灯笼,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喜庆音乐向外人宣示着一一这家在办喜事。
办丧事,争抢的规模比嫁娶满月稍稍小了些。毕竟是发丧,有的人还有点儿小忌讳,不愿上丧家的门,那自然就少了吃丧家的饭啦。
娘家村是一个只有五六十户人家的小村。民风淳朴,以争抢为耻。办喜事时,总是遵循来着为客的理念。所有来宾一律上桌,总管打理当天事务,把每个客人安顿入座。然后有序上菜上饭,绝没有争抢之说。因为有规矩,凡吃喜面的人,没有拿锅,拿碗,拿盆抢饭一说。听到邻村抢饭之事,管事者总当着众人的面说“某某村村风坏了,谁家一办事儿就锅碗瓢盆齐上阵,老人,小孩儿都参与抢饭,这是咋啦?灾荒了吗?饭是往嘴里吃的呀! ”话虽未说完,听着都已知道言下之意啦。所以,至今,村民没有谁愿越雷池一步,因为,谁也不愿当饥民。
婆家村人思想开放。家庭中,男人做饭的情况很多。成年男女丧偶后,很快就找一个伴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娘家村人们思想比较传统守旧。男女分工比较明确,男子做饭很少,只负责挣钱,干重体力活养家。女子在家整理家务,做饭,看孩子,敬老人。 丧偶后守节的情况较多,生存者艰难地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很难说大村好还是小村好,它们各有优缺点,多元化的社会,各种习俗会并存。不过,陋习确实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想必随着社会文明化程度的进行,各种陋习,会渐渐的淡出人们的生活。更和谐,更文明的社会。会在未来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