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一个圈子,在那里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相反的,对于自己而言陌生的圈子, 往往会不知如何开口,更多的是选择做一个倾听者或者就是想法设法的尽快逃离。
要成功开启话匣子,首先得有问题来作为铺垫,从中去捕捉自由信息,进而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然后一段愉快的谈话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生。
说到提问,首先自然不是指的上课提问那种。上课的时候,只要不是和课堂无关的问题,一般而言,老师都是很乐意回答的。而生活中提问,我们需要先在自己脑海中过一遍,有些问题的提出如果不当,会让对方很反感。
问题大致分为两类,开放式和封闭式。回顾自己之前和陌生人搭讪,基本上都是“你是哪里人?”、“吃过饭了吗?”这种简单的一问一答式,常会导致谈话枯燥,并且有时会引起很尴尬的沉默。想想也是,如果自己老是被问这样的问题,不烦才怪,你以为是FBI审犯人啊,一个又一个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多少让人不舒服。所以,现在问问题,我会有意识的把它先转成陈述句,看是否属于开放式,如果是的话,就变种形式提出,也就是所谓的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可以让谈话继续下去,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有的时候,仔细观察女生之前的谈话,会很有意思的发现,她们都是你一句我一句,很少会有一问一答。比如,一位女生说,“我在西单看到一条漂亮的裙子,真不错”,然后另一个会说,“是吗?我在东单也看到了一件好看的上衣。”BlaBla...在讲话方面,女同胞真的要略高一筹,她们拥有那种边说边思考的能力,而我们则是会选择思考后再说,当然也有好处,口不择言的几率相对低一些。开放式,就是问题的提出需要解释和说明,同时向对方表示,你对他们说的话很感兴趣,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记者们在这方面就会很有心得,采访其他人的时候,通常会提那种“你是如何做到的?”、“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让被问的人有更多的角度来回答,也确实乐意回答。
所以,开放式问题也不是哪种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提问。最忌讳的就是问题的提出过于宽泛,或者就是难度系数太高导致被问者有一头雾水。
过于宽泛,指的是问题的牵涉范围太广,比如“最近忙些什么?”,让别人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回答,礼貌点的会拉出一两件来谈,其他人更多的是选择放弃不谈或者就是当成套话一般来回答,“不忙。”
问题太难。谈话不是搞学术汇报,不要随便扯出那些高深晦涩的话题,什么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之类的问题,来让自己显得有多博学牛X一样,当然如果谈话双方对此都感兴趣可以另当别论。
提问,有的时候也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与任何人交流,我们都要听的多,说的少,做那种善于倾听的人。更重要的是要能保持双重视角,不仅考虑自己想听什么,想说什么,还要考虑对方的需要。
平时做个有心人,适当的收集点开放式问题,那些实用而又有趣的话题,让我们随时都能有效的打开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