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一词,寄有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之情,有王安石与欧阳修的惜惜之情,有左伯桃与羊角哀生死之谊。他们大都是同性情之人,一见面边和颜悦谈,唯有廉颇与蔺相如例外,然令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情。
初知他们,是在课本上的《将相和》,与常人一样,在读前两个故事时,深深的被这个一个英勇无畏的、知足多谋的蔺相如所吸引,故在看到廉颇愤愤不平想讨回一个公道时,既为蔺相如感到不平,又为廉颇的行为感到羞耻,一个堂堂赵国的大将,却也都不过虚名之谈。
蔺相如是聪明的,他知道廉颇的所思所想,所以他能避则避,直到他的门客为他打抱不平,气他无胆量与廉颇一争高下,想移居别处时,他才道: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口口相传,廉颇知矣,负荆请罪。
廉颇的这一行为,推翻了之前我对他的看法,曾以为他是个把虚名看得很重的人,却不想,在知道事实真相后,能放下身段,亲自登门谢罪,在众目睽睽之下,向一个之前自己看不起的人负荆请罪,然而这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到的,除去是真心忏悔请罪外,他也知道唯有如此,才能堵住悠悠之口,维护国家安危。
蔺相如懂他,所以遂与他为刎颈之交。
之后虽未描写他二人相处的场景,但在我们这些后世人心中,却依然能想象出他们之后的模样,或在朝廷上争得面红耳赤,或在庭院中沏茶相谈。
我曾以为,知己就意味着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性格脾气相似,有相见恨晚之意,但是看到廉颇与蔺相如,我才意识到之前我的看法有多么狭隘。
一个喜文,一个喜武,一个细致周到,一个粗犷威武,两个性情如此不同的人,却能成为知己,秉烛夜谈,举酒属客,真真是讶然,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朝堂之上,在一群只为自己贪图富贵之徒面前,在一片反对声中,你骄傲的站出来,力挺我的观点,人生得一知己,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