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在不停地寻找改变,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实现了改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一直在寻找,却一直不变。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在各种电脑网站和手机app上获取到众多信息,这些信息能够让我们了解怎么做是正确的事情。
但是明白怎么做正确,跟愿意去这么做,一直坚持这么做的结果是相差千里的。我们常常是在喝了几篇励志鸡汤之后,突然心血来潮报了一门课,或者买了一门书。最终课没听几节不听了,书没翻几页不翻了。
长此以往,周而复始。我们在想改变和不改变状态轮回。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大多数人的原因就是,缺乏开始改变的原动力。
那怎么找到改变的原动力呢?有一本书,推荐你认真的读一下,读完一定能让你找到答案。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这本书有了一丝兴趣,那我就不再继续卖关子了,它就是周岭的《认知觉醒》。
01
一个人的认知越清晰,行动就越坚定。
这本书解答了很多问题:
为什么我们做事总是急于求成、避难趋易?
所谓耐心,就是要“咬牙坚持、死磕到底”吗?
如何彻底告别用“三分钟热情”和“打鸡血”的方式做事?
如何保持极度专注?如何消除焦虑?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曾经的周岭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很长的时间里像一个没有睡醒的人,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有主张,对命运没选择。虽然对本职工作很尽职尽责,但业余时间也是在游戏、看视频,读八卦;或者找朋友聚会,喝的烂醉;实在没事做,也会裹着被子睡大觉……总觉得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
他的转变来自于两个好友发生的意外,导致了好友的生命轨迹发生了巨变。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也不能保证现状不变,想想如果朋友的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做什么呢?突然感觉如果没有现在的一切,自己几乎什么都不会,他开始焦虑起来,意识到自己需要保持清醒,主动去掌握更多的技能,要去创造成就,不再被动承受现状……
于是在自己36岁的时候,他开始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和时间做朋友。
周岭说: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的清晰。
他通过广泛涉猎知识,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及其他学科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知道了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02
他在这本书里面分享他成长的方法,探索的过程。对于我们常常焦虑,他告诉我们要焦虑的根源其实是:想同时做好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成效。引导我们要学会拆解目标,在舒适边缘区学习,要有耐心。
特别喜欢他在里面对于建立个人认知体系那块内容观点,在个人的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我们读一本书,不需要学会全部,而是寻找最触动自己的点,去跟它建立链接,从而构建自我的认知体系。
他说读书的权重来说应该是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我们追求的不应该是读完,而是读后给我们多大改变。就像我们学习不能只是学过,而是能够熟练应用。
他在书中金句颇多,诸如下图这些,每一段话,都能发人深思。
03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由内到外,上篇从大脑、潜意识、元认知,带我们内观自己,摆脱焦虑,下片外观世界,借力前行,带领你养成自控力、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以及“早冥读写跑”的习惯。
在豆瓣的对本书的介绍:这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你将真正看清自己;通过“深度学习、关联、反馈”事物规律,你将洞悉如何真正成事!
周岭说,这本书更多的时候你要把他当成一本工具书,时长回顾,思考和实践,直到自己发生真正的变化,而不是一读了之,过“脑瘾”。
某一天晚上,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本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微信读书开始阅读此书,当晚就被书中的观点和方法征服,决定一定要好好研读此书,后来越读越觉得是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所以立马下单买了它。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找寻开启改变的原动力,请不要错过此书,相信我,按照书中的方法执行,让我们一起实现认知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