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这本书我也是在看别人的书架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的,那个时候正赶上书荒,就翻着看了看,当然,读的是电子版的,原因除了经济原因以外,就是想把那点仅有的小钱用在更好的书上,即使读过电子版的,只要这本书确实不错,我也会再买一本纸质的。
我就是这个毛病。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跟《明朝那些事》类似,不过只是感觉,因为当年明月写的时候全是写自己的主观看法,而这本书除了那些历史事实、事件、人物外,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还夹杂着一些地理原因。
比如:写崇祯朝的时候还写到了小冰河时期气候对政局的影响,这要是在以前我没有多大的感受,可是在今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山西经历的雨水灾害让我对大自然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不是说河南的灾害就小,是因为那时我没有亲身经历。
写人物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会写李清照,虽然她的词写得非常好,可是我对她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那些词上,没有对她的内心世界有过半点探索,也没有想到她会和她丈夫对金石的研究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如果说具体的人物,除了李清照以外还会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名星,要是那样写一下的话就是老生常谈了,作者没有这样做,而是将命运相类似的归为一类,方便大家横向比较,如果你想古今大跨越比较一下的话,可以看看下面这两个字:
门阀。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朋友圈。
意思就是现在人常谈的圈子,你要想进入一个圈子,没有引领的话,真的难如登天。唐玄宗和张九龄的对话就是一个例子,真的想不到那么有名的皇帝那么有名的宰相竟然也会出现这种对话。
原文如下:
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早年间考中进士,在唐玄宗时官至宰相,文
坛政界两开花,很成功吧?可有次唐玄宗和他聊天,他就把天聊死了。
唐玄宗和蔼可亲地问:“你是什么家庭啊?”张九龄有点慌:“臣……臣的祖父是录事参
军,父亲是县丞,也算殷实人家。”唐玄宗说:“嗨,不就是寒门嘛,你直说呀。”
然后又聊起亲戚、兄弟、朋友圈……张九龄被问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出宫后是浑身
冷汗、脸色煞白。为什么?虽然张九龄出生于中产阶级,但在皇帝和门阀士族眼中,他只是
是寒门。士族从骨子里就看不起他,他也自惭形秽。
就算中了进士,你也进不了人家的圈子。维系士族门阀、上流社会和阶层的纽带就是
社交关系,社交关系决定了他们的前途。
真没想到大国皇帝会这么直接,不过,从这里也能看出来那个时候的皇权多么集中,皇权多么至高无上——天下都是老子的,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类似于《明朝那些事》中的一句话:想沾红糖沾红糖,想沾白糖沾白糖。
除了上面这个话题外,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那篇“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全文的意思是他挡住皇帝的军权,挡住了皇帝的宝座,因为有议和派。
议和派其实就是投降主义者,妄想由别人来撑控自己,绝不是权宜之计。宋朝很有钱,但是从历史上看的话其军事成绩可谓一塌糊涂,有一种说法是宋朝拿那点钱把外敌打发走就好比拿一块糖哄小孩。
这种说法咋一看有些道理,现在想想只不过是站在经济的角度上而已,这个问题能站在经济角度上看么?
有些权利是绝对不能交给别人的,这点明朝做得就很好,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明粉将“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挂在嘴上。
如果你还是一名奋斗者,可以看看奋斗篇,看看刘邦、曹操,如果是单枪匹马的话,更应该看看刘备;如果是女性的话,可以看看武则天,即使学不到经商治国之术,最起码能学一学如何管好一家人;如果你还在为生活而迷茫,更应该看看曾国藩。
好吧,就写这么多吧,如果你看过这本书,希望能在下方交流一下。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每个人还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都有两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