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病残小太妹
编辑/野蛮的硬核
侘(chà)寂是日本的一种美学意识,这种对于日本人来说不言而喻的美,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侘寂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人生哲理、美学类型,而且是一种设计法则。
“侘”,在日语中有失落、贫乏、沮丧、安心、闲寂的乐趣、感叹等多种意思,原本是用来表现人的身心状态的词,到了中世,渐渐转变成形容“不足之美”的新的美学意识的一种。到了室町时代,与茶道的理念一起,迅速发展。之后,江户时代的俳(pái)人(演杂戏的艺人;优、倡)松尾芭蕉彻底的确立了“侘之美”。“侘之美”指的是借由时间微妙的不完美所达到的超凡之美,如保留了手作痕迹的陶器,安于简朴、无需修饰、直指本源。
“寂”,日语中原本是指经过时间而变质的样子,也有安静的状态的意思。所谓“寂”便是指“从闲寂古老中感受到美”,如古铜器上遗留下来的铜绿,即使外在如何斑驳,抑或已经褪色暗淡,也无法阻挡的一种令人震惊之美。“寂”的只可意会不可言宣,正是它的特性之一。
人生活于自然,依赖于自然,自然与人是亲近的。日本是一个崇尚自然的国家,日本设计师着重考虑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在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真切感受自然的力量。日本设计崇尚顺应自然,追求简洁中的精致,这正好是侘寂所反映的理念。因此,日本设计具有独特的日式韵味,既是侘寂之美。
枯山水庭园,最能体现侘寂美学。最具代表性的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里面一共坐落着15块枯山石,除了主持位置,在任何角度只能看见14块,不管任何一个角度,都有一块石头隐身不见。十五为盈,代表圆满,十四为缺,事实上是以不完美折射永存之美。无处不在的侘寂美学,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为模式与文化。
穿越时空的心灵栖居
静寂而灵动,幽玄而纯粹
侘寂美学十分推崇运用白色,白色兼具有和无,与禅意不谋而合。白色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过时。
枯山水庭园对于禅师来说,是冥想和坐禅的场所。所以它与回游庭园(需要在庭园内一边移动一边鉴赏的庭园)和露地(安土桃山时代以来配合茶道的机能而出现的庭园,通常建在茶席对面)不同,不具有游览或散步等机能,它主要的功能就是让观赏者静静与之对峙并有所思考。
所以要说枯山水庭园的样式分类,基于其禅宗的思想内涵和坐观、静观的观赏方式都是固定的,主要表现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 枯山水庭园的样式
1.平庭式枯山水
指白砂完整铺设的枯山水,没有起伏,在平地上搭建的枯山水。如京都的龙安寺方丈南庭,圆通寺庭园等。
2.准平庭式枯山水
平铺的白砂中有人工堆积的砂山。(砂除了组成砂纹外,还可以凝聚堆砌成砂丘之岛,寓意理想之境地。)比如京都大德寺本坊方丈庭,聚光院方丈南庭等。
3.枯池式枯山水
用石组围出池泉庭园那样的水池样式,设有石桥。池中并无水,而是用没有纹路的白砂比喻静止的池水,被称为“象征式枯池”。如滋贺县的青岸寺庭园,京都西本愿寺庭园。
4.枯流式山水
使用很多象征陆地的石组,并用有砂纹的白砂象征水流。砂中有石组,白砂寓意的水流遇到石组会形成新的纹路,即砂纹。如京都的大仙院方丈庭北庭。
5.筑山式枯山水
和水面相接的沙洲一般具有坡度,利用这种坡度,再结合沙洲的轮廓,做出白砂的纹路。筑山式枯山水多建于有坡度的地方。庭园中有使用白砂人工筑造或自然的山。如京都的天龙寺,西芳寺等。
6.特殊形式的枯山水
如银阁寺的向月台银沙滩,没有石头也没有其他元素,只用砂砾做出的纹路和砂山,是高度抽象的表现手法。就抽象的程度来看枯山水绝对是各式日本庭园中的究极形态。
枯山水最大的特点是巧妙的组合砂石,使之呈现出小宇宙一般的意境,是禅宗世界观的体现。时而以砂喻海、以石喻岛,时而砂又幻化成云海,石又变成了露出云端的大山。枯山水既可以作为一种庭园样式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样式相融合。除了砂与石组之外,其他诸如青苔等植被,也可作为制作枯山水的要素。枯山水是日本庭园发展的结晶。
参考文献:
[1]王焰.日式设计中的侘寂之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100-102.
[2]茶乌龙.知日·枯山水特辑[M].中信出版社,2017-05-01
[3]陈立忠,张建林,徐朝阳.试论日本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的相似性[J].广东园林,2009,31(03):5-8.
[4]陆畅. 侘寂美学视域下的“器”·“场”空间环境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9.
[5]钱露露.日本庭园艺术的美学意蕴[J].艺术家,2016,32(06):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