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延续生命的存在。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或许是因为太过平淡,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它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呼吸,如此平凡,却又不可或缺。
“我们终日苦苦追寻的不过是爱——付出爱和得到爱。”在追求爱的过程中,我们会忽视掉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期盼,追求,得到,忽视,厌倦,失去,痛苦,各种各样的情绪,总会在某一个阶段侵入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与渴求的爱更接近,或是更遥远。这所有的一切,就像是呼吸。“呼气,失去;吸气,得到。”
呼吸,是一堂不用学习的课程,但我们却用尽生命在学习。
记得以前看过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父母能教给孩子任何的知识,唯独不能教会的,是爱。任何的知识,我们都可以在前人日积月累的经验和书本中学会,然后应用。但爱,不行。因为每个人遇到的爱是不同的,每个人面对爱时的感受是不同的,每个人处理爱的方式是不同的,每个人接受爱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爱,只能在自己经历了之后,才知道,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就像惊喜盒子中的巧克力糖一般,如果不打开,里面是什么滋味,充满了想象,却无法证实。
美国作家安·泰勒的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呼吸课》,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个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作品。或许是故事过于接近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让人感动吧!虽然女主角玛吉的神叨、她的自以为是以及多管闲事,会让人心生厌恶之情;男主角艾勒的冷漠、他的不断批评和耿直的性格,也会让人喜欢不起来。可是他们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人吗?正因为如此接近,才会让人觉得如此真实。
所以,很自然的,看书的过程中,想到了“私小说”这个概念。当然,《呼吸课》并不是一本私小说。
“私小说”,又称“自我小说”,可以说是日本独有的一种小说,它是日本“自然主义派”和西方现实主义结合之后孕育出来的。日本“自然主义派”的成员,极力主张客观描写身边的事物,并且在作品中突出自己的内心独白。他们对上一代人的文学风格非常不屑,极力想要与其脱离开来,所以强烈排斥过多的辞藻修饰。
在《呼吸课》中,我看到了它和“私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你看这本小说的时候,会忘了它是一本小说,仿佛自己成了主人公。
因为你会发现,故事中的那些事,很多都是每天你在经历的事情。你仿佛就是玛吉,会希望身边的人和事按照自己希望的节奏和方向前进,去干涉自己的子女的婚姻,希望得到自己预想的结果。也会看到夫妻之间的相处,如此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因为相爱而结成家人,但也因为个性而在生活中多有摩擦,甚至时不时翻出彼此之间的疙瘩症结,如炒冷饭般,以此为出发点开始争吵。那些对话、那些争吵、那些和解,都是如此的真实和自然。
虽然故事从玛吉和艾勒去参加朋友丈夫的葬礼开始,是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但这一天,却像是人生的缩影,与穿插的回忆结合在一起,以玛吉和艾勒等普通人的形象和视角,探讨了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向我们还原了日常生活的那些细节。
“《同一首老歌和舞蹈》,还是老一套。同样的争吵,同样的指责。同样的玩笑,同样的情话,没错。忠于婚姻,没有第二个人能通过一个首饰一个眼神就心照不宣地传达支持和安慰。然而同样的怨恨年复一年地被翻出来,没有一件能够真的忘记。”
这一段话,是我在看这本书时,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
真实的生活不是只有完美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不是只有热恋时的甜蜜和难舍难分;真实的生活,终将归于油盐柴米酱醋茶,体会酸甜苦味各种滋味。而且,很多滋味,都像是呼吸一般,是一个循环的圈。它周而复始,不断重复。
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了自己拥有的美好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又会发现事实上自己一直拥有着最好的东西。
玛吉冒失,对于自己相信的事总是处于辩解的状态;艾勒冷静,天生能干,对于玛吉而言,是个不断批评她的存在。你很难相信如此性格不同的两个人是怎么生活在一起的。很多时候,艾勒不愿将时间浪费在玛吉推崇的事情上,所以他会随身携带纸牌,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但他也愿意看玛吉是怎么自欺欺人的。所以在玛吉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的时候,他忍不住会泼上一盆冷水,浇醒玛吉。面对两个人的矛盾,艾勒又会在争吵之后冷静下来,会去追回离家的玛吉,会陪在玛吉身边做她喜欢的事情。
艾勒就像是牵引玛吉这个风筝的风筝线,可以让她乘着风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也会在适时的时候,拽一拽风筝线,将玛吉拉回现实。那些细碎的家庭生活中被遗忘的激情和爱,终究会因为风筝和线的爱的默契,而不时回归。
没错,安•泰勒在《呼吸课》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婚姻:期望,失望,孩子们如何在家庭中掀起风暴,丈夫和妻子如何再次坠入爱河。虽然两人有着不同的旋律和声部,但他们的确唱着名为生活和爱情的同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