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这是一篇迟交的作业,之所以迟交,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阅读和领会的过程比较困难(当然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拖延癌晚期)。随着本书阅读进度的推进,本书内容也开始进入方法论的部分了,我也深刻感受到自身对方法论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些障碍,我已经无法一章一章的阅读理解了,只能放慢脚步,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读完几个小节之后,如何把各个小节的内容关联起来,能从各个部分中建立起整体的认知?目前在这个方面,还没能实现突破。
我想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缺乏相应的践行!我也不禁慨叹:笑来老师说的对,没有践行就不可能有认知。面对经典却无从下手,面对螃蟹却不知如何吃到蟹黄,真是一个啼笑皆非的感觉。所以,接来,我打算做一个调整:从阅读本书写体会,转变成:践行本书的方法论来拿第一手的认知。所以接下来阅读和更新会慢一些,毕竟练习不是一口气吃个胖子的过程,慢才能快,争取能做到更少但是更好吧!
二、Part3内容纲要
(一)先有探索才有“有效”的选择
本书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探索的。探索的目的是把有意义的少数从无意义的多数中筛选出来,从而帮助一个人做有效的选择。换句话讲,如果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那么探索就教我们找到有效的20%是什么?先请看原文: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能引起非精要者的注意,也会引起他们的反应,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忙于追逐每一个机会和每一种想法,他们实际上在选项探索上花费的精力少之又少。相反,精要主义者的做法是专注于某项事情之前,先广泛地探索和评估各种选项。因为精要主义者只在少数重要的想法和事情上集中精力大干一场,他们最初的探索很多选项,就能保证以后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
举个类比来帮助理解,也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今天是全国高考的日子,对一个人来讲是人生当中的“重要时刻”。但是当高考成绩出来,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成绩来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刻,才是真正的“关键时刻”。请问,当年我们在志愿表上填报志愿,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重大选择的时候,你是否曾经为这一刻的选择而提前“探索”呢?
我的答案是:没有,根本没有!
当时,为选择专业而纠结的我被大舅带到山东建筑大学的校长办公室,和蔼可亲的校长叔叔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然后轻描淡写地替我做了决定:房地产专业。就像哈利波特刚进魔法学院的时候,头戴“分院帽”,等待分院帽来宣布“宿命”:葛莱芬多!唉,今天回想起来,当时的我真是一个听话的小可怜虫……那个过程都不能算是“选择”,明明是“被选择”的过程。
相反,我的一个同学,做了大量的间谍工作,他费了大量的功夫在网上查阅各个大学的基本情况和专业课程,找到暑假回家的各个大学的学长们了解各个大学的生活经历,甚至专门到几所大学实地了解,考察范围从教授的专业水平到男生宿舍的住宿条件……最终这些考察帮助他选择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享受了一个大大的胜利果实:每当我们在同学聚会上,各种吐槽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专业的时候,他总是笑着对我们说,前面省的事就是后面受的罪,当时你为什么不打听一下呢?
对啊,花时间了解再做决定,虽然看起来很麻烦,虽然了解了也不能确保我们将来100%的成功,但是最起码能帮助我们做一个不后悔的决定,避免后面许多年里的纠结和痛苦,真的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对吗?
如果没有探索,哪里会有真正的“选择”?今天,在我们忙忙碌碌打怪升级的路上,我们到底是在“上班”,还是“被班上”呢?我们每做一个决策,是看清现实之后的最佳选择,还是依靠经验不假思索的惯性?这些不经探索的决策带来的成效又是怎样的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先有探索才有真正“有效”的选择。
但是我们又面对一个悖论:“工作节奏越快、越繁忙,就越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工作日程中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以探索”,所以,保持探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工作中,让自己还能保持探索?
(二)探索的5个要素
先来看原文:
要识别出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我们需要思考的空间,需要观察和倾听的时间,需要有享受娱乐的心态,需要聪明地让自己该睡就睡,需要在做出选择时自觉地运用严格的选择标准。
5个元素分别是:
1、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2、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3、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
4、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5、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
我的理解:这5个元素组合起来,其实就是个人的“注意力管理系统”。我还无法对这个概念做详细的解释,践行之后再谈。
但是,知道这5个元素是什么没有任何意义的,我看完了作者关于5点元素的阐述,依然不能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所以,我转而思考:践行这5个元素的行动计划应该是什么?尝试在践行中来理解。
对应以上的5个元素,作者分别提供了如下的方法:
1、每天早上阅读20分钟的文学经典。
2、每天写日记并且提炼“导语”
3、每天玩让自己激动的游戏
4、今日觉今日睡
5、每次选择都把低于90分的选项排除
如果把5个元素比作“注意力管理系统”的话,这5个建议就是“注意力管理系统”的“运行程序”,系统就按照这5个具体的规则来进行运算,确保我们从海量的信息当中去粗取精,重点突破。
换句话讲,这5个方法是不是让“注意力管理系统”运行起来的最少必要的知识(make)呢?当然,这些思考有很多还是我自己的猜想,或者说,是在知识之间做出关键来帮助自己理解的尝试。距离真正的“消融”(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如何来消除,当然只能靠践行啦!
所以,接下来的一周,我要开启新的阅读模式--“践读”(暂且起个花名),尝试对本书能有更加“第一性”的解读!
当然,更加欢迎各位战友多多指导,如果能共读这本书,那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