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领学生到录播室录制了一节利用微课手段进行文言文课程教学。
在此之前,我在网上看了一些优秀的课例,了解如何恰当地运用微课在课程中做到点睛之笔,使得学生能快速地突破重难点。现在就结合今天上课之后的感想,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程环节的把握比重失衡
本节课共分为六个环节:(1)用微课中的大数据导入新课,明白本课的训练点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2)从课题出发,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出处。(3)讲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4)通过各种形式地反复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画出文言文的韵律。此时插入了文言文课文的填空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5)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翻译内容。我先列举出四个关键字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微课再一次巩固,让学生明白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释去联系上下文,直译文言文。在后面的王戎的行为与诸小儿行为的对比中,抓住品读"路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我让学生明白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其从反面去思考问题从而延伸到从中获得的启示。接着以微课获得的启示结束本环节的教学。(6)最后,让学生做《新课程新练习》中的一篇文言文练习题,检测学生本节课在文言文方面学习的状况。
我之所以说,课程环节的把握比重失衡。是因为在前一部分读的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板书时,更不应该让学生反复地读,因为他们已经四年级了,主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再就是,微课的插入觉得显得太多了,应该重点放在品读句子的意思理解上,前面的课文填空及关键字词的解释相关的微课可以省略。
二、翻译文章时语言不够简洁
在翻译文言文课文内容时,我的重点是想放在"想象画面讲故事"上,以此训练学生学会一边想象画面一边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于是,我在句子的连贯上加入省略的内容以及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方面更细致的描写,这样画面感强,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吸引人。但可能由于上课时课件顺序突然出现错误,在讲解"诸儿竞走取之"时,过于简单,没有抓住孩子们的动作去描述这个过程,翻译的比较的生硬,忘记进一步去刻画句子的意思。幸好在后面讲解"取之,信然"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孩子的神态,进一步让学生想象当听到王戎说这些李子是苦李子时,孩子们的那种不信以为然,接着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尝试后的反应,证实王戎说的话是对的。从而明白"的确如此"指的是什么?在这里我应该自己录好"诸儿竞走取之"的微课,让学生明白两种翻译方式,然后再选一两名学生上来,用直译或想象画面的方法把文言文的内容翻译一下,让学生感受一下其区别。让学生明白翻译时加入一些适当的情节和细节描写,会使课文内容更加充满吸引力。这样微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拓展的内容应放手于孩子
在最后做《新课程新练习》的文言文练习题时,我还是以一种"扶"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没有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课文内容的意思,抓住去关键的句子去体会,这也是我个人自身的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总放心不下。
现在想想自己的做法是很愚蠢的,因为不给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他们是永远也不会成长的。即使他们做的不是很好,但是经过看微课,我相信会有进一步提高,这就是微课的魅力。
总之,好课都是一次又一次磨练出来的,这样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找出自已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经过一次次的打磨和修改,课堂环节会更加紧凑,重难点会更容易解决,课堂中心也就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