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书既恨又爱,有时没有来由的就是特别恨读书,说不清理由,讲不清所以然,是不讲道理的那种恨。
我对书既恨又爱,有时没有来由的就是特别恨读书,说不清理由,讲不清所以然,是不讲道理的那种恨,记得有一次我竟神经质般将书撕掉。发泄后用大半天的时间进行修补,又很痛惜地将它捧在手里,摩挲着,贴在心口,很怜惜,泪水滴落、浸润处,后来竟是绽放的禾雀花��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每当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时,我为解脱出来,就常常去读书,在慢慢的阅读中,我的心渐渐沉浸其中,压抑、苦闷的情思得以释放,心情逐渐释然,不多会儿心就会从阴霾中走出,心灵的天空掠过一缕和煦的春风。可以说书籍就是我用以解救心灵的良药。
嗜书成痴的我,从西安回家过年时只带了满满一箱子书!父亲见状,揶揄说:“别人在外面打拼一年挣了一些钱,你比他们厉害,竟带来了千钟粟、黄金屋。”“知我者,莫若父也”我羞涩一笑。
爱上阅读,喜欢读书,纯属偶然。
一段文字,开启了我一生的阅读之旅。
翻开发黄的积累本,一段稚嫩的笔触记录了这段让我刻骨铭心的文字。
吴先生用义利之辩来说明理想生活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义”指的是人生理想方面,“利”指的是人生的实际方面。吴先生又说:“在理想生活中应重义,在实际生活中可重利。”吴先生用孔子作例子来说明应如何处理理想生活和实际生活。吴先生说:“孔子注重理想生活(精神);其与实际生活(物质)则无可无不可。彼自有其事业与幸福(义),故轻视外在之环境及物质之享受(利)。”吴先生说,对孔子来说,“必须有理想生活;其实际生活则随遇而安,处处快乐。处美富,甚能享受,例如,‘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处贫厄,仍然快乐,例如,‘晏子居陋巷……不改其乐’。”吴先生还引用了孟子说的“善养吾浩然之气”,来教导人们如何培养理想精神和理想生活。(《解析吴宓》李继凯刘瑞春选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337页)
这段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充满理性的文字,对我思想认识的影响不亚于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爆炸,我一下子如一枚小螺丝被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牢牢地,不能自已。沉浸其中,作者的睿智,知识的广博,旁征博引的例证,一语道破的酣畅淋漓等等,一下子攫取了我内心深处热爱阅读的那颗火苗。追求的欲望,探个究竟的念头被烧了起来,从此再也没有熄灭。
言说的畅快,阅读的快感,让我欲放不能。等我醒悟,从书中走出来时,市新华书店已将要闭馆。推自行车时突然“哎呀”一声,我突然记起早饭后晾晒的被子还搭在寝室门口的护栏上,这次可晒了个够!心里懊悔不已。单车飞驰在从市区到县城的柏油路上,三十多里路,不到二十分钟竟然赶到了学校,那次的飞车速度至今再也没有超越过。幸亏是在夏天,到学校时已经日薄西山,还好被子仍在,只是已经发凉,微凉中散发着初夏阳光微醺的香味。
那时我正读高二,一个月回家一次,周末无事便去市里游逛,路过市新华书店时,便进去瞧瞧。随手拿起的居然是比较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解析吴宓》,现在想来很不可思议。晚上躺在蓬松酥软的被窝里,加上被子上滞留的阳光的味道,我再也睡不着。再次回味那段文字,“作者是怎么想的呢?他怎么知道那么多,是怎么思考的呢?……”九思不得其解,决定下周把它抄下来,探个究竟。
带着对这一问题的追问、探索,我进入了大学。在大学里,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是我最常呆的地方,我一直在苦苦阅读以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一路走来,至今我还记得部分读过的书目:
谈论写作的:《金蔷薇》、《缪斯人生》、《小说门》、《北京作家谈创作》等;
赏析、学术类:《人间词话》、《品书四绝》、《管锥编》(三联书店六卷本)、《刘若愚��中西诗学之门》、《钱钟书与现代西学》、《唐诗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在北大听讲座》等;
文学作品类:《中华散文珍藏本?余秋雨卷》、《朱光潜美学文集》、《朱自清散文》、《唐诗别裁集》、《战国策》、《韩非子》、《围城》、《孟子译注》、《李白传》、《风流道士��阿炳》,二月河帝王系列等等;
文学研究类:《文学与人生》吴宓著、《文学是什么》、《文学前沿》、《面向思的事情》等;
其他:《凤栖昆仑》、《面子人情关系网》、《草样年华》《结婚十年》、《经济学》等。
在阅读中,我先从谈论写作的开始,继而研读赏析、学术类,并转向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用以验证和指导理论认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认识亦逐渐深入,见解也渐渐深刻。在阅读中注意到这样的论题“文学即人学”,我开始借阅关于文学研究方面的书籍,如《文学与人生》、《文学是什么》等。
可以说,那段文字影响了我一生前进的方向,爱上读书,无怨无悔。就这样一路走来,一路探索。我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思想认识越来越深刻,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清晰、明朗。没想到走上讲台后,大学时代的阅读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获益匪浅。
那个时代已经远去,留下的只有悠悠的回忆。如果有来生,不喜欢重来,只因太沉重,载不动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