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邙山脚下河洛镇
河洛镇位于巩义市北部,地处郑州、洛阳、焦作三个中心城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陇海铁路、连霍高速、S314穿境而过,巩温黄河大桥飞架南北,距巩义市行政中心12公里。
河洛镇生态资源丰富,水域面积12000亩、过境流量1500立方/秒,湿地面积4000多亩,森林面积达20000多亩。黄河滩区耕地面积4万多亩,盛产棉花、花生、药材等经济作物。邙岭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形成了以发展石榴为主导产业的杏、李等小杂果种植。
历史人文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洛河横穿全境,并在此流入黄河,清浊二水激荡交融之处形成太极奇观,流传着“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和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八卦”的美丽传说。
洛黄交汇的“洛汭”地区,是炎黄子孙最早繁衍、生息之地,也是远古帝王修坛沉壁、禅让祭天之所,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所形成的河洛文化被称为华夏文明之源。
近代,从这里走出了一生恪守“戏比天大”信仰、声音传遍大江南北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民国时期分别任安徽、河南省主席的刘镇华、刘茂恩兄弟,著名版画、书法大师陈天然和共和国第一任女总理吴桂贤。
资源优势
自然景色怡人,名胜古迹众多。东面的大辟山与西面的神都山遥相呼应,形成一个数里宽的“天阙之门”。这里南面十里洛水如画,北部一脉大河东流,期间沟壑奇秀,滩陌平阔,自然风光秀美,被郑州市确定为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历史上的巩县八景中,什谷异流、洛口春游、邙岭秋色、石窟晚钟四景都在神都山下。伏羲八卦台、兴洛仓、烟雨台、北魏石窟、兴佛寺、刘振华庄园、香玉故居、香玉坝等文物古迹、文化遗存灿若星汉。其中尤以始建于公元471年的北魏石窟最为著名,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洞窑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佛3尊、摩崖造像328个、佛像7743尊、碑刻186篇,特别是“帝后礼佛图”、“莲花飞天藻井”等浮雕以其构图完美、雕刻细腻、保存完整的特点成为全国石窟中的绝世珍品。 区位优势明显,城镇功能完善。处于郑州、洛阳、焦作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位于中原经济隆起带的核心地段,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焦巩黄河大桥飞架南北,规划中的巩登高速公路在此与连霍高速公路相接,镇区距新郑国际机场仅一小时车程。
农业发展
农业独具特色,经济效益凸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利用独特地理和气候条件,按照猪、沼、果一体发展的模式,发展以石榴、桃、杏为主的小杂果基地,建成万亩“河南省无公害水果基地”,并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了“南河渡牌”商标,实现了品牌化经营。通过人工育林的方式,建成包括防风固沙林区、水土保持林区、石榴种植园区、小杂果休闲观光林区、人文景观区、湿地鸟类保护区、娱乐休闲区等7个功能区总面积达到2万多亩的省级森林公园,其中栖息野生动物100多种。此外,还建成了虎啸山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园区,重点发展了银龙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宏丰果品有限公司、黄河渔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一区、一园、一品牌、三龙头”的农业发展格局。以此为依托,以“吃、住、游”为主导第三产业已初具规模,河洛文化景区已经成为人们访古、探幽、休闲的理想之地。 河洛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围绕“南治山、北治滩”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黄河滩区新发展速丰产林1500亩,种植优质大豆10000 亩,养殖水面1000 亩,已成为巩义市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南部山区种植核桃树1000余亩,种植大枣和嫁接酸枣30万株,年产大枣15万公斤;有现代化养猪场5个,年出栏生猪11000头,规模养牛场1个,年产肉牛4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