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邙山东于西——: 继往开来、融入新的东西
北邙山
北邙山,又名北芒、邙山、北山、平逢山、太平山、郏山。北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东西横旦数百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据《河南府志》记载,自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1]
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白居易则留下了“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的诗句。北邙山上,现存有秦相吕不韦墓、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西晋司马氏、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陵墓,以及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2]
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3]北邙山在洛阳城北横亘而过,向东一直延伸到荥阳的广武山,在郑州北部戛然而止。位于洛阳偃师市境内的首阳山是河南北邙山的最高峰,海拔359.1米。[4]
植物资源
北邙山是洛阳牡丹的原生地,阳春三月,北邙山遍山野花竞相开放,如龙柏、连翘、牡丹、杜鹃等。北邙山面对黄河,松柏碧草间多清泉流溪。北邙山地势高,阳光照射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了极适宜牡丹生长的自然条件,所植牡丹花朵大、花色艳、花期长,已形成了集科研、种植、观赏、销售于一体的牡丹产业。[9]
吕祖报恩
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喜游中原。一日,发现洛阳瘟疫四漫,城内死寂。他想到了牡丹根能驱此疫。为救民生,他急升天庭拜见王母娘娘,想求请她身边的牡丹仙子下凡治病救人。西王母挪谕:“什么替天行道,莫不是打牡丹姑娘的歪主意?私自下凡必遭天谴。”牡丹仙子感于吕洞宾的至善诚意,便偷偷溜出天宫,在北邙山上空飞撒漫播牡丹种子。王母娘娘知道后,贬她下凡种牡丹。因北邙山土地肥沃, 加上她时时化作和风细雨,那晚播撒的牡丹种子开始出芽、绽花。吕洞宾感恩牡丹仙子的义善,特在北邙山的官道上扎了个茶庵。没多久,经牡丹根煎汤灌服,瘟疫尽除。人们为感谢牡丹仙子就把北邙山改称“牡丹山”,并在茶庵处修了一座吕祖庵,敬奉仙人吕洞宾。
重阳作诗
全真道鼻祖王重阳从陕西启程赴山东传道途中,特地攀上北邙山到上清宫瞻仰圣迹,道风飘逸,欣然作《题上清宫壁》诗一首:“丘谭王风捉马刘,昆仑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走出北邙山,王重阳一路乞讨到山东。怪巧的是,他先后收度马丹阳、丘处机、谭处端、王玉阳、刘处玄等“全真七子”,暗合了诗中玄机。他们在重阳祖师登仙后,纷纷传道立宗,彪炳全真大旗。[17]
洞天福地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第七十福地即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