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理方面的书,我看一些。不论是怦然心动、断舍离、还是极简生活都是从术也就是方法层面告诉我们整理;但是如果不从心理层面,从道方面来根本改变关于整理的观念,我们永远学习都是皮毛。由此可见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指导行动
所以:你的房间=你的生活状态=你的心理状态
关于我们的房间不外乎就三件事情
整理前用阿德勒心理学先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和物品的关系 "
不要怕物品多,只要你能有效,有空间管理物品。就不存在“多”这个问题。毕竟物品给我们生活提供便利,承载我们的回忆,寄托我们的感情,不能完全否定物品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 同时物品和我们相处也是一段缘分,大千世界某一个物品和我们相遇,在一起珍惜彼此善待。某一天缘分已尽,对它说声谢谢!而不用太纠结,人生就是聚散无常吗!
“说不定那一天会用上”
这句话在我们整理时脑袋里常会冒出来的一句话。
“那一天”会来的概率有多少呢?密歇根大学就“担忧合理性”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人的担忧60%是毫无根据的,20%与无法改变的过去有关,10%是完全没有影响力度,5%是不确定的担忧,5%才有可能发生与担忧有关的事情。也就是说那一天是5%概率里的可能性,即极小概率事件。
同时总担心有“那一天”的人,在内心有期待性焦虑。所谓的“期待性焦虑”就是想象可能发生的糟糕情况,为此感到焦虑。经历过这样的人更易产生。
由此大家细细回忆下,你想处理某个物品,肯定是因为这个物品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太重了,比如太旧了,等等。如果你犹豫不决处理物品时,送你两个字“当下”,因为只有享受当下才是真的。并且当你这种积累经验丰富后,你就不会被物品所束缚了。
“如果那一天”出现有咋样呢?
比如说,你在清理你的某一条小黑裙时,想那一天参加某大趴穿。可是想想你有大趴的概率有多高呢?即使你要参加某大趴,你少这一条小黑裙的话,可以再买啊!
同时我们也要理解我们的父辈对待物品有着强烈的“那一天会用上”的观念,毕竟他们经历过物质匮 乏的时代,对物品珍惜和担忧与他们过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扔东西就是浪费”
先来看看“浪费”定义。
没有被善待
没有充分利用。
一个物品不论价格多贵,如果你能高频应用,不坏绝不买新的就不是浪费。
如果一个自己不能使用的物品,你扔掉后也许对于他人是有用的,也不是浪费。
再看第二概念“沉没成本”。
它是指已经发生了的,无法收回的费用。
例如,你去电影看《药神》,没有想到帮你买票的人买成了《无双》,可是《无双》你已经看过很2次,这时候的你不想不浪费购票费看《无双》,那你浪费就是你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所以,当你考虑物品是扔还是留时,千万不要把购买这件物品时的钱(沉没成本)考虑进去,等待你的未来比那些钱重要多了。
最后 “学会做选择题。”
面对某些物品时,必须学会做选择题。
留下物品—钱花出去了—家里乱七八糟
扔掉物品—钱花出去也收不回—房间整洁有序
如果面对这个问题你犹豫不决时,只能说明你不是舍不得花掉的钱,而是你无法面对选择不想作取舍。因为我们人有一种奇特心理现象,叫“禀赋效应”: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就会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从而对“扔”这个动作产生强烈抵触。这时的你可以从无关痛痒的物品开始,从心里层面开始做建设。
当然,对任何物品的选择权都与你,因为没有标准答案而言。
“任何行为背后都会有他的目的”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目的打造出你的现在状”,如果能明确目的,并且目的不动摇,你就能很快有整理的勇气。
那整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哪些呢?
以下三个方面:
心理层面:
1、干净整洁可以帮你放松。
2、家里突然来客人也不会尴尬。
3、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烦心。
经济层面:
1、防止重复购买。
2、充分利用空间。
3、避免购物冲动,只买必需品。
时间层面:
1、时间效率提高。也就是说提高我们生命的效率,可以等同珍惜生命。
2、节省找东西的时间。
当然我们每个人整理目的各有不同,但是必须要明确目的。目的明确就能促使我们快速行动起来。什么没有时间整理,不会整理,没有整理基因这一切都不会成为你偷懒的理由。
整理原则
1、明确整理目标。
目的是动机,是为什么整理。
目标是整理的理想,例如我希望自己住在什么样的房间里,或者说我想把房间整理成什么样子。再比如整理衣服,我拥有这双鞋可以搭配什么呢?目标越具体越有利于你的执行。
同时目标是没有标准答案,答案只在你心里。如果你勾勒不出来,说明你对物品本身有意见。
2、学会辨识自己的需求。
什么是你需要的物品。从当下、物品主人--我 两个维度来做衡量。常用问句,这个物品现在我需要吗?我会用使用吗?会让我心动吗?而不是这个东西我买好贵,这个物品那一天可能用的上。
留下的物品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积极正向的作用。当有更多正能量的物品包围我们的时候,形成向上的能量磁场,做物品使用者也会拥有更多积极,正向的能量。
怎么整理?
1、断。不需要的东西,扔,不要买。具体可以说只拥有让自己心动,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给自己带来积极能量的物品
2、分类。把各类物品分类,整理。
3、固定归原。物品储存固定位置,使用完毕归于原位。
举一个例子:整理我的鞋子。
1、 断。把所有鞋子都拿出来,按尺码、颜色、款式、舒适度、穿着频率来衡量那些要丢,那些要留。同时按季节,每两天换一双鞋、最新流行趋势,确定自己需要鞋的数量和款式,以确保后期购买什么样的,多少数量的鞋合适。
2、 分类。把不同季节鞋、颜色分类储藏到家里的壁柜和鞋柜里,对于储藏的鞋子会贴上小标签,自己需要时也很方便取拿。
3、 固定归原。通俗的说就从哪里拿放到哪里去。
每一 个环节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能执行到位真是不易。
特别是第一步断,因为人面对选择时特别困难。有人认为及时扔掉,因为没有这些物品也不会给你生活带来多少不便。有人认为你对物品犹豫时说明你内心还有很多不舍,那就给自己一个时间期限。以上两种我都试用过,发现第一种其实更好用,因为现代物质过剩的时代,少了这件物品真不会影响到你的生活。
同时在买的时候肯定会有买错的时候,也有冲动的时候,面对这个问题,告知自己有些东西一定是要买回来才知道合不合自己。不用过于自责自己,给自己心理负担。
第二步分类,这就是个技术活,你可以看不同的书,请教有经验的人。但是切记不要买过多的收纳品,我们房间的根本是整理,再是收纳。
第三步固定归原。好习惯也要日常可以练习。
以上是我们对于整理的一些分享。有人会问,如果家里人不配合整理怎么办?用阿德勒的话说“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改变他人,能改变的就是自己和未来”。我们用行动来影响他人吧!也许过一段时间又会反弹,恢复原态。这也是很正常的,人某一个习惯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时我们就要问问自己“整理”初心是什么呢?定时复盘,再来一个周期。
我们这篇文字讲的是整理房间的事,用阿德勒心理学理念看家,看整理,但是这些理念同样用于我们的工作,学习,自我成长等很多事宜上。
也就是因为你的房间=你的生活状态=你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