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和《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
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
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必备品。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约5000万人的生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御病毒。
20世纪中后期,口罩的大规模使用次数明显频繁。载入史册的历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预防和阻断病菌传播方面数度扮演重要角色。
1897年,德国人美得奇介绍给大家一种用纱布包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以后,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用时一翻过来罩住口鼻就可以了。可是,这种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极不方便。
后来又有人想出了用带子系在耳上,这就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口罩。
1910年,哈尔滨爆发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式口罩”。
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一场“非典”几乎令口罩一度脱销,各大药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抢购口罩。
2009年,在继2004年的“禽流感”之后,“甲型H1N1流感”让口罩大军再一次出现在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镜头前。
2013年PM2.5空气危害概念的出现,引发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使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雾霾天气期间甚为畅销。
供气式口罩是指将与有害物隔离的干净气源,通过动力作用如压空机、压缩气瓶装置等,经管及面罩送到人的面部供人呼吸。这种口罩平时很少用到。
空气过滤式口罩是日常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大类。一个空气过滤式口罩的结构应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面罩的主体,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是一个口罩的架子;另一个是滤材部分,包括用于防尘的过滤棉以及防毒用的化学过滤盒等,日常防护主要是这一类。
外科口罩
可阻挡90%以上的5微米的颗粒,需要每天进行更换,如果破损或者弄脏,也要立刻更换。
活性炭口罩。这类口罩是指在口罩夹层内加入活性炭,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强,能够有效的防菌防尘,但是这种口罩会使呼吸变得困难,长时间使用会容易缺氧。
N95是什么意思?KN95又是什么?
就是两个标准啦~
N95是美国标准,KN95是中国标准。“N”代表非油性颗粒物,“95”代表防护级别最小值达95%,N95和KN95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提供较好的防护。
N95等多种口罩都可以有效防范烟尘、飞沫等污染物,如果是医院或者经常出入高风险地区、位置人员,需要佩戴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工业防尘防颗粒的口罩防护级别较高。一次性护理口罩防护级别低一些。
那么呼吸阀呢?有无呼吸阀有什么区别吗?
无呼吸阀的口罩,能提供双向保护,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都能经过口罩本身的过滤。
单向呼吸阀口罩,只能保护自己,呼气情况下无过滤,也就是说无法保护周围。还是建议大家佩戴无呼吸阀的口罩。
正常情况下: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使用者感到呼吸阻力变大,口罩损毁等,都需要佩戴者更换口罩。一次性外科防护口罩最长使用时间为4小时,打湿后应立即更换。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借疫情防控之机囤积居奇、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及时亮剑,严厉查办多起违法案件,今天下午公开曝光五起典型案例。北京百好堂医药经营有限公司等5家大药房受到处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大疫情防护用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力度,发现一起,查办一起,坚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