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整篇《金刚经》是一堂解空的课程,从须同学提问如何降伏其心开始,一直上到了庄严佛土。就如从原始社会讲到了共产主,一堂课的内容差不多就要讲完了。按惯例老师会在课的最后提一提整堂课的重点,而佛祖老师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好老师,自然也不会忘了给大家拎一拎课堂重点的。
第一个重点当是降伏其心了。但佛祖老师在这里换了个说法,叫生清净心。把那个不清净的心给降伏了,自然就生了清净之心。佛祖老师在前面讲降伏其心里给我们的方法是放下,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地放下,同样的生清净心也要注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道理很简单啊,你那边好不容易给放下了,这边又捡给了起来,那是不对的,那是生不了清净心的。所以这第一个重点你也认为是“不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的不住,放下了要坚持不住。不住而生,生清净之心。
第二个重点是体会涅槃的感觉。在前面《如来悖论》一节中提到了“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佛祖老师用悖论的形式告诉我们涅槃成佛的体验和感觉。而这里用大身这个词来喻指涅槃成佛的体验和感觉。在后面的课程中佛祖老师还用了“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这以一个说法。
和《如来悖论》一节中的身相不同,这一节佛祖老师明确了如来身相与凡人身相之区别,在身相前加了个大字,如来身相为大身,身如须弥山王。后面的课程更是明确为有三十二相。当然,佛祖老师的牛皮哄哄是其本色,再则古人数字概念一向不精确。我们可以把大身理解为一种好的体验和感觉,三十二相理解为有很多很多好的体验和感觉。
再来看佛祖老师对于这个“大身”的三段式,这次佛祖老师只否定了身,没有否定大:“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如此一来,暗合前面的“是身为大不?甚大!”,肯定了那个可以理解为正确的、美好的那个“大”的概念。而对身进行了否定肯定,反过来又重点强调了《如来悖论》一节中的不见如来反见如来的观点。不见如来(非身),反见如来(是名大身)。
好了,前两个重点,佛祖老师在强调重点的同时,又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化。我们不但要降伏其心,还要生清净心,我们不要涅槃成佛,而且涅槃成大佛。往简单处理解,我们不但要解除痛苦,还要谋取快乐。
再来看这第三个重点,我们要广而告知!在《以无为法》一节,对于后面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这一大段话,只用了“佛祖老师威武,课堂植入广告:宣传这个法的,呵呵,你有福了,福大了去了!”一嘴带过了。原来这一嘴带过的广告却也是整堂课的重点啊!俺当是有眼不识金相玉了。
佛祖老师又一次延续了其牛皮哄哄的本质居然用上了轮回重复的方法,把前面已经是三千(延续了古人数字概念的精确,很多很多的意思吧!)大千世界的数量扩展到了几近无限多个三千大千世界,然后再让你用七宝去填,这是得要多少的宝贝啊?。且不管这七宝是哪七宝,反正应该都是好东西,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东西,是很好很好的好东西吧!把如此多的好东西全给扔出去喽,它所起的作用还不如你去做段广告。你看,这广告费贵的!
为什么佛祖老师要在课堂中一再地植入广告,为什么佛祖老师要把这广告看得如此重要?不惜倾家荡产地去做一个天价广告。还一个劲地忽悠大家都去做广告,还不带用他那个时不时祭出来用一下的三段式来否定一下的。
好了,感觉这三个课堂重点就是三个大坑啊!如须弥山王一样大的大坑。准确地说是两个大坑。第一个是生清净心得大身。清净心如何得生,又如何会得大身,大身又是如何之大?疑问多多。第二个坑当是这个天价广告了!
我们再回顾一下前面《登岸弃筏》一节中,提到过两小坑:善根和悉知悉见。这两大坑和两小坑有关联吗?
还好,佛祖老师深知我辈愚钝,再则佛祖他们过午不食,离晚上洗洗睡还有很长的时间,不急不急,相信佛祖老师和须同学会慢慢给我们讲解明白透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