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职场上已经混迹了几年,你一定有饿着肚子开会的经历。
当时你肯定祈祷过:快点结束吧!快点把这会上几个烦人的家伙带走吧!
因为总有那么几类人,总是有本事把一个原本半个小时的会议硬生生拖长到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到最后,也还是啥玩意儿也没讨论出来,简直浪费了本宝宝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以后开会前,如果可以,把以下这三种人撵出会议室,就能拯救你的时间和你的胃了。
第一种:满腹怨气,将例会当成吐槽大会
我所经历的公司例会,吐槽永远多于事实和方法。
一些人在平时工作中遇事不顺,积累了诸多委屈和怨气。到开会时,好似休眠火山到点喷发,开始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听他们发表看法,简直尴尬症都要犯了。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全世界都在与他们为敌。
然后噼里啪啦的发泄完,半小时过去了。其他小伙伴只记住了他们面红耳赤,咬牙切齿的表情,久久不能平静。最后,唯一的结果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你们看着办吧。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吐槽抱怨?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吐槽太容易了,容易到不用经过大脑加工,不需要耗费脑细胞,可以张嘴就来,本能宣泄。
而有逻辑有秩序的陈述事实,举出案例和论据,得出解决办法,这个要难得多。难就难在,需要你暂时调节情绪的开关,克制本能的发泄欲望,转而进入需要投入意志力和精神力的理性世界。
也唯让一群真正的理性人围坐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达到会议最原始的目的。
第二种:小题大作,永远纠结在细枝末节
说实话,开会这种活动,真的不需要太多人参与。
人多口杂,难以统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参会人员越多,就越能听到多种不同的声音,集思广益嘛。可我们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在职场中,我们分分钟钟都在竞争,讲究的是效率和结果。开会亦如此,任何有效率的会议,都是要计较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范围激发每个人去讨论和思考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完全不计时间的讨论,那就不叫开会,叫唠嗑了,你看许多东北大妈大爷,往炕上一坐,嘴巴一张一合,一天就过去了。
而就有那么一种人,开会,唠嗑傻傻分不清。开会时,他们喜欢不紧不慢,天马行空的说些与议题相去甚远的话题;或者一头钻进细孔裂缝中,一遍又一遍的挣扎,纠缠。还带着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形态,小题大作,最后把所有人的思路都搞混乱了。
所以,每场会议最好都要配一个主持人。由他来掌控会议的节奏,让所有人的注意力时刻顺着既定的议题过场。
第三种:事不关己,不愿听也不愿说
这种类型的人,打酱油都算不上。顶多就是路过酱油店的人。
表面上看,把他们当作透明人,好像不会对会议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这不仅浪费了一个名额和位置,他们漠不关心的状态,也会影响到其他人员的发挥。
毕竟,讨论就是一种你来我往的交流方式,一人说完,其他人或点头表示赞同,或皱眉表示不赞同,这间接会鼓励或触发发言者进一步思考,继续表达。
假如会上一同事热情昂扬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回头一看,好几张没有表情,眼神放空的扑克脸,对他来说那多没劲,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所以,会议室里,这种需要人类大脑发光发热的地方,真不应该放太多木桩子了。
小结
开会不是打麻将,并不讲究“一个都不能少”。
开会的原则是“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