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行业,无论哪种面试,面试官的各种问题看似千差万别,其实问题类型都可以归纳为以下5大类:
1、行为化问题或情景化问题
面试官不会脱离你的学习、工作、生活范围来提问,最常见的就是将你放回你过去曾经经历的某个情景中去,看看当时你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比如,你说你专业成绩不错,为什么不考研?
比如,你简历里说你在学生会时组织了一场公益拍卖活动,细节是怎么样的?
比如,你之前在滴滴市场部实习,你都做了哪些工作?
回答这类问题,求职者要应用好STAR法则。
STAR法则是Situation(背景)、Task(目标)、Action(行动)、Result(结果)的缩写,具体含义是:
S:当时的背景情况是什么?
T:当时的目标是什么?
A:当时你的行动是什么?
R:你行动后的结果是什么?
按照STAR原则来回答行为化问题和情景化问题,就很容易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成绩、收获。
2、角色扮演问题
面试官会帮你虚拟一个场景,让你置身于场景之中,看看你是怎么解决场景中出现的难题的。
比如,假设你现在是一名经理,你发现你一名下属的行为违反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并且涉及财务问题。但他的工作表现很优秀,又是你非常信任的员工,你会怎么处理?
比如,假设你发现你上司的一个工作举措是有违公司规章制度的,你要怎么办?
比如,假设你有一个4人小team,在一次会议上,由于观点不同,产生对立的两方,他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时,你该如何协调?如果两方不能达成共识,你会怎么办?
比如,你是某款快消品的市场人员,这款产品销量一直很好,但今年8月,销量突然下降了10%,你该怎么应对?
一般来说,面试官问这类问题是看你过去的经历中无法找到类似的可以考察你潜力的例子,或者是列举一个商业环境中非常普遍也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想看看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回答这类问题一般很难抽象出通用性的解答技巧,一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行业相关问题
比如,你对大学生同校二手产品交易的市场容量怎么看?
比如,你对大学生社交产品了解多少?你听过或者用过哪些社交软件?
比如,知乎和百度知道有什么不同?
面试官想知道你对于某个行业的了解情况,或者想看一下你对于一些问题即使在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会从哪些角度、会用哪些方式作出回答。
回答好这类问题一定要多做准备。在面试前,确定好应聘岗位相关的行业领域,了解清楚应聘公司的主要产品,并对产品所在的行业情况要有清晰的了解,包括市场占有率高的几款产品的相关情况,和竞品的优势劣势比较等等。
4、时事问题
在面试市场类、运营类、产品类岗位时,面试官尤其会提出这类问题。
比如,目前网信办对直播的态度是什么?
比如,你了解目前正在进行的正版化整治专项行动么?
面试官希望了解你是否对时事发展充分关注、是否时时刻刻了解外部变化,也想了解你对这个问题是否能做出清晰有理的陈述。
回答好这类问题也需要求职者充分准备,关注时事热点。对于非常有争议的时事问题,要小心回答,可以中立一点。
5、忠诚度问题
所有公司都会希望你对这家公司是最感兴趣的,也希望你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公司能够赋予你的发展相吻合,因此会问一些类似的问题:
比如,你为什么要应聘我们公司?你对我公司了解多少?
比如,你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什么?
比如,你想在我们公司工作多久?
这些提问的目的都比较明确,除了看你是否对自己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还在考虑你对这家企业的忠诚度。
回答这类问题的要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展现自己非常在意这个工作机会,非常想加入应聘公司。
第二,说明自己对应聘公司比较了解,包括公司状况、产品状况、融资状况、高管团队、媒体报道等,借此再次表达自己真心在意这个工作机会,而不是嘴上说说。
第三,回答职业规划类问题时,注意要把个人发展和公司发展统一起来。
第四,说明自己有长远规划的能力,但在表述中主要着眼于最近的3年5年,说明自己当下会努力做好应聘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