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完上一篇《写给想要离职和正在找工作的你》的时候,有很多将要毕业的学生在底下留言评论自己将要面临的职场的迷茫状况,比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到底要不要在本专业干下去?
我要不要学个编程?
同学们好多都去做销售了,我怎么办,我不喜欢啊?
我想说的是,我真的不了解你,光凭这一句,我无法给你的人生大事做出决定,我无意做任何人的人生规划导师,这个决定还是要自己拿捏,毕竟,你自己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当然,及时转身时可以的,应该学会尝试。
而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迷茫的原因是:想去的公司不要我,想做的行业也不会。不仅仅是毕业生,职场人在重新选择工作的时候也会遇到这种问题,即使不跨行跳槽,有时候也不敢迈出那一步。当我们都开始抱怨某某招聘网站不好用时,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简历出了问题。
无论是重新找工作还是在本职中成长,你需要体现的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是你的无可替代性。
很多毕业生会面临着这样的困扰,新去一家公司感觉工作好无聊,每天打打电话,打印些东西,准备些会议材料,感觉这不是我一个大学生应该干的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你能力不够,像许多名校毕业生,人家也会一毕业就进入核心部门。而如果平凡的我们想要改变这种碌碌无为的状态,就需要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体现在自己的能力上,当然也会体现在薪资上。
对于已经进入职场的很多人来说,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呆久了,就会对熟稔于自己的工作,进入舒适区。(关于什么是职场舒适区请参考:《也许你所谓的5年工作经验只是1年经验重复了5年而已》,里边重点讲了些职场心态。)虽然你这个时候感到很舒适,但是同时也会感到很无聊,比如每天总重复一件事没有意义啊,一直这么下去怎么办,或许你将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你也许不敢和老板提涨工资的事也不敢贸然跳槽,因为你知道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这或许也成为那些裸辞的员工发现找了很长时间依然找不到一份合适工作的原因。
那么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看到许多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总结出那就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组合。你的同行有很多,不乏牛人,远的不说,和你同事相比,你的彼此之间真正的不同在哪里?不在于你学的是什么知识,学得多深,智商多少,而在于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独特的个性、背景、知识和经验的组合。
如果这种组合:
1,绝无仅有;
2,在实践中有价值;
3, 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那你就具备核心竞争力。
当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而构建自己独特组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其次是要有意识地构造。长话短说,我相信以下的知识技能组合是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替代性的:
专业领域技能:成为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你的专业技能越强,在这个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就越高。每个行业中都是自己的行业知识,我也不可能给你指出你的知识体系专业架构是怎样的,你需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然后一点点去挖掘和发现。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是你从书,讲座中学到的+从同事领导那学到的+自己实践学到的,你需要一点点的总结出来,垒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大厦。就像一颗大树,越是大的树根越深,越深的树根枝杈越多,同时就像一个人的思维,越是伟大人,他的思考越深,越深代表着他的知识越完善。
跨领域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严密思考,表达沟通能力,批判思维等等。
学习能力:严格来说学习能力也属于跨领域的技能,但由于实在太重要,并且跨任何领域,所以独立出来。 如何培养学习能力,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学习和思考新知识。
性格要素:严格来说这也属于跨领域技能,理由同上。一些我相信很重要的性格要素包括:专注、持之以恒、自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能力,这是改进自身的大前提)、好奇心、自信、谦卑(自信和谦卑是不悖的,前者是相信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也能够做到,后者是不要总认为自己确信正确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批判性的思维)等等。
我想当你具备了这些能力和性格,换一个你觉得更有前途的工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很多人嚷嚷着大学课程与工作实际脱节,但是又有多少人做出了改变呢?
职场工作经验不等于工作历史,一个工作历史3年甚至10年的人,他的工作经验可能才100小时,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思考,后边的工作年限获得的经验基本为零;相反,一个职场新人工作历史一年,也许工作经验有1000小时。
而关于如何学习这些方面的能力,我主要是通过读书,思考和写作来实现的,当然身边的牛人也有很多的闪光点,一定要学会借鉴和迁移,并在工作中不断的尝试与实践,最好是能记录下来。
关于书写,刘未鹏说:
1.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
2.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
3.书写是与自己对话。
4.书写是与别人的交流。
5.语言自己也会思考。
所以呢,我会继续写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