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单位内的初次培训竟然又是组织者,又是受训者。这对于一个萌新来说,注定是场难忘的体验。培训的前一天,能见到一大批“同期”的喜悦和作为主持人亢奋的小情绪交织在一起,肾上腺素上升。然而事实证明,适当的压力可以让人发挥的更好。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本次培训的主持人,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开场,一个好的开场应该融洽受训者和组织者的关系、受训者彼此间的关系,让全场的气氛处在轻松与开放中。人在自如的环境下,更易集中注意力,倾听和表达能力也优于处于低沉气氛中的表现。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我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培训的流程,因为太过熟悉,自然是张口便来,这无需过多准备。而后的众人自我介绍,则是我有意设计的。一个糟糕的组织者通常会采取从左至右的依次自我介绍,乏味无聊,大部分人站起来都是模板式的介绍“姓名、岗位、家乡”。要摆脱这种千篇一律的开场,我想到了从两个方向入手做一点小改变。首先是顺序,不知自己何时被点中显然比已知的顺序更为刺激,这要求受训者不仅得认真参与,还要保持时刻准备着的状态。其次是内容,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定的认知,找到一个突破口我们可以滔滔不绝讲自己精彩的故事。所以,当她们刚到场时,我要求每人在纸上写上一个能描述或代表自己的关键词。而后由我随机抽取关键词,被抽中的人站起来自我介绍,并且要聊一聊为什么选择这个关键词,如此一来,话匣子就打开了。一个简单的设计,解决了乏味开场这一难题。
有了轻松愉快的开场,后面的流程就能顺利的走完。整场培训下来,我有几点收获和对自己的要求,不妨写下分享:
1.自古套路得人心。故事优于段子,段子优于模板。想要在短时间内被别人记住,请讲一个小故事,故事里一定要有大家熟悉的物品或人物,方便听众展开联想,如果还能有一小段对话,那就再好不过了,但要控制时长。不做积累的人害怕讲故事,他们通常觉得没故事可讲。其实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关键看你是否留心,是否学会将它归类,是否善于组织语言。
2.主持人更应拓展知识面。人们的爱好和关注点千奇百怪,想要不慌不忙的主持下去,必须要“承上启下”,倘若对“上”“下”所讲内容毫无头绪,便容易冷场。拓宽知识面的办法在此奉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贵人指路。
3.普通话要标准,声音要洪亮。这是自信的表现,自信,不单单是体现主持人的主场优势——对整个流程和气氛的把控,也能展现自身的主持实力和个人魅力。
4.借助肢体语言。对授课者而言,适当的手势是专业。对讲述者而言,丰富的肢体语言让你“声情并茂”。
5.即兴与记性都重要。记性好的人往往情商高,记住别人的名字、关键词、家乡、爱好、无意中说的话,复述出来,效果惊人。即兴是最考验人的,关键时刻冷不丁爆出金句的人,都是平日里多看多记多思考的人。
6.学习与学到。随着碎片化阅读的普及,人人似乎都在随时随地汲取信息和知识,可花那么多时间在“学习”上,到底学到什么?最近总结出一套关于“学习”的说辞,一,学习是动词,是一个过程。从接收信息的角度来说,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人不学习了。看公众号,看知乎,看新闻,中老年人看养生堂都可以称为在“学习”。二,学到了多少?海量信息摆在你面前,提取出多少对你有用的信息?吸收了多少?消化了多少?有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看过后还记不记得?这是学习的第二层面,多数人已经做不到了,看过就忘,甚至囫囵吞枣,根本没看明白,白白浪费了时间。三,输入转为输出的能力。学到知识后,怎么去重构自己的三观?如何指导自己的行为?是否能表达出来去影响他人?能做到这些的人绝对是团队中的领导和核心。
原本是个300字的培训心得,被我写成了培训组织者心得。但后者分明更为重要,有志者厚积薄发,唯有不断积累,才能在一次次竞争中胸有成竹,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