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草屋陋室也舒坦
这一年的春节,美和以李家长媳的身份与李家大团聚了。
东太湖农场这个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员工们辛苦了一年,但是年末的福利待遇还是可以的。自己种的养殖的农副产品分了不少。城市里少得可怜的副食品品种,被阿承他俩全部带至苏州的家,各种食品大大地补充了年终春节大年夜的食谱。这鸡鸭鱼蛋肉全是自产的,美和宁愿节后吃糠咽菜,也要把它们全部送到阿承的家。
美和到了阿承家,再也不会拘束了,她是李家的大媳妇,更不是客人了,农家人勤快干练的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杀鸡宰鸭,洗衣做饭,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李爸也早有准备,知道阿承俩会在春节时在家会住一段时间,女儿住的小厨房用木板搭了个大通舖,让儿子媳妇住,虽说实在太简陋了, 但也是最好的办法了。这年的春节,李家全家人吃上了几年来最丰盛的一次年夜饭。美和也享受到了全家人对她的赞美和尊重。
小俩口睡在这最简单们“新房”内,相拥着,嘻闹着,有心的妹妹早已在墙上贴了几张泥娃娃亲嘴的年画,斜视的大眼晴整天的盯着他俩看。
一家七口人就这样挤在这堆滿杂物的居室里,倒也其乐融融。小厨房的锅里还在煮着年货,满屋的酱肉香味飘香满堂,年后的菜肴也是十分的丰富的。
大年夜后,李妈和小妹天天陪着美和不是逛街就是去园林,美和大饱了姑苏美景的眼福,虎丘,獅子林,石路,观前到处跑,虽都囊中羞涩,但美和也会帮妹妹买点小礼物,李妈同样也会给儿媳送上点东西。美和心中总有一丝不畅的苦味,十几年的劳作,还是二袖清风,她更殷切的希望自己通过这次婚姻,能彻底改变她自己苦逼的命运。
李家准备在77年的春节给儿子办喜酒,这点李爸早就跟阿承商量过。现在他们也没有其他的想法了,但自己的大儿子的婚礼肯定要好好准备一下,李爸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碰到点运气,改善一下条件。而阿承和美和也需筹备一下,阿承说了,讨个老婆,一生一次,也不可以随随便便太寒酸了。
过了初五,阿承他们要回东太湖农场了,初六要开工了。更重要的是,营部决定为他们小青年解决后顾之忧,要帮助他们搭新居了。
通过这几年青年民工的努力,东太湖农场已建设成一块综合性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种植,养植门类繁多,经济效益也节节上升,场部对农工的分配机制也进行了调整,民工们只需去原有的队里交粮油钱了,分配可在场部结算,并对各部门的经济效益考核纳入分配。场工的积极性和收入已大大提高了。
农场的大部分民工已从小青年跨进入了大青年,象美和他们在场的双农工也不断出现,直巷的留妹也登记结婚了。紧迫的住房问题也放在营部的领导面前。
东太湖的闲地多,搭几个草棚是小事一件。自己种植的稻草,围湖时剩下的毛竹,木板都是现成的。于是新年后一开工,营部抽调了些“能工巧匠”,开始自建新房。
泥草棚不是砖瓦房,搭起来很方便。毛竹当柱子,房梁,黄泥作围墙,稻柴编织成柴簾子,顶上作瓦,壁上当墙,窗户用木框,粘上透明的塑料薄膜釆光也可以,就是一扇门还需小木匠用心加工一下,整个房屋不见砖头不用水泥,就是最需用心的是泥打墙,它需结实,坚固。用木板围好空心的框,里边填好了黄泥,但必须用力千锤百炼的把它敲,压,结实了才行,结实的泥墙还可保护毛竹柱子的牢固。把稻柴编织在长的竹子上做成草簾子,一层层的草簾子一层一层压在一起,放在房上作瓦,披在四周当墙。一个星期不到,十几间草棚很快就矗立在芦苇荡边的堤坝上,已婚的青年男女将陆续的搬进他们的“新房”。
阿承他早就有心地准备好搬家的准备,事前,场里废弃的油布,包装盒,木板都成了他装修新房草棚的护墙材料。插队时用的锅盆碗筷等他早已运到东太湖,他也明白,这间草房它将伴他们度过一段时光,虽然他现在没有能力和材料去把它搞得那么的舒适。
美和一空就在草棚里“装修”,棚四周的空隙都用柴草和了黄泥塞好,地下的泥土一锤锤的把它压结实了,四周的草簾子被她用自巳编织了草荷包挂在四周,既防风又平整,另外的椅子,桌子,衣橱都是阿承去混来的。一只大床,阿承是不愿太马虎了,李爸早就支持了他儿子点经费,就是阿承认为,这草棚里对家俱保管也不好,没买,只单单添置了一张大板床。
这近三十个平方的大草棚,中间拉了根电线,美和精心编织的精品草簾子替代了布帘,里一间,外一间,总有一点家的味道。阿承还从苏州家中拿了一只煤油炉,平时还可以偷偷的改善一下口味,当然,营部里是不许在草棚里边生火的。
住在这离城镇遥远的东太湖边,睡在这泥墙草顶的土屋中,过着自产自销的田园生活,忙碌在原始耕作的田野上。日出日落,春去夏来,他们享受着小夫妻的恩恩爱爱,他们衷情于田园的草民生活。在这充滿着诗情画意的太湖之滨,他们不留恋城里的繁杂生活,他们感觉,芦苇荡边的草棚比市里的小厨房舒适多了,所以,人们说,什么叫幸福?阿承说,”自己感到幸福就是幸福”。美和说,“我们两个人天天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幸福”。
七七年的春节,美和穿红戴绿的,接受了李家众亲友的祝福,李爸李妈把他们的房间让给了他们。美和也正宗地当了李家的大媳妇,但她也很争气,她的肚子里已经有了李家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