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2018年就到年尾了...
一不小心,剽悍主题营也结束了...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在剽悍主题营都做了什么。
首先是每日的打卡复盘:
完成10天复盘总结,并输出思维导图
完成10天语音+文字打卡,400-800字之间
其次是读书,猫叔说要多分享,于是我在读书的基础上又给自己加了任务:
读完周鸿祎《极致产品》
输出《极致产品》读书幕布
输出《极致产品》总结版幕布
完成《极致产品》逐字稿(5000字)、PPT
完成《极致产品》微信群内语音+文字分享
猫叔推荐的超级用户学习法,我已经用起来了
我的榜样很近,安叔(剽悍晨读副主编)和猫叔。
紧接着,我分析了100位课程/讲师案例
分析逻辑是按照猫叔给的7个问题进行的:
那些老师的卖课文案怎么写的?
那些老师的自我介绍怎么写的?
他们是怎样树立自己的卖点的?
他们是哪个细分领域的?
他们满足了什么刚需?
他们他们是怎样卖自己的?
输出分析结果,列入成长记录
最后,就是这一篇成长记录。
下面,我想终点说说讲师分析,因为我觉得这是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一件事。
心路历程
按照分析数量,我记录了自己的整个心路历程
001分析前10个,非常迷茫,不知所措
002分析到20个,已经对《得到》的模式有了清晰的认知
003分析到20个以后,开始思考课程、讲师之间的包装规律
004分析到50个以后,已经很了解套路了
005分析到70个之后,基本就只剩下能力学院的精品课,套路更是非常相似
分析原理
分析原理如下(来自猫叔在剽悍主题营的分享)
那些老师的卖课文案怎么写的?
那些老师的自我介绍怎么写的?
他们是怎样树立自己的卖点的?
他们是哪个细分领域的?
他们满足了什么刚需?
他们是怎样卖自己的?
表格综述
一开始,我打算各个平台都找一些不错的老师,结果在分析《得到》的过程中发现,得到共有104门课程(去重后),包括视野、科学、社科、商科、人文、能力6个学院课程。
我一想,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分析《得到》吧。
表格
表格有些大,我放在这里,按照7个角度列出,同时加入了售卖数量和客单价作参考。
领域概述
我发现,在《得到》商学院中,主要卖点都在财务、市场、产品、人上;
在《人文学科》中,卖点则大多为精神滋养;
涵盖资讯同步、认知升级、思维升级、自我迭代;
此外,还包括完整/重新了解某样事物:如城市、癌症等。
领域筛选
我按照售卖数量进行了排序,发现薛兆丰老师的课程不论在哪个价位,在《得到》平台都是卖得最好的。
紧接着就是学习方法论、声音训练、心理学、成长认知、管理学、产品、幽默、商业等。
我的关注点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因此我把自己的关注点主要放在了课程文案上。
总的来说,其实就两个点:
与你有关(某学科普适性、相关性)
对你有用(学习承诺、预期愿景)
什么叫与你关系呢?就是用财务思维、商业思维、底层逻辑、时代需求、境界升华来告诉你,某样东西跟你的生活息息相关。
对你有用,则是用名人、案例告诉你:这些人用这样的逻辑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或者学了这一课就能让你更好地看懂世界、理解世界、了解世界,让你感受到重要性。
使用频率较高的方法是:罗列课程亮点、课程大纲,给出成长预期。
此外,还会涉及老师的权威性,也就是告诉你“我凭什么能给你讲”,方法是:通过大咖推荐或者成就罗列。
最后,为了消除顾虑,还会抛出“这是最少必要知识”、“学习难度其实很低”、“共同践行成长”、“要求你做出学习承诺”等,以此保证你的学习效果。
三个秘密
标题中说到了三个秘密,第一个秘密上面已经告诉你了,就是:
001卖点要与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管你做的是哪一行,从事什么工作,想要找到卖点,必须深入理解市场需求,找到产品与需求的切合点,把它们紧密连在一起。
002别小看积累的力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可能比较糙,但是道理便是如此。
猫叔讲“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我在分析的过程中,被老师们的一个个标签、一段段成就和作品不断惊艳。他们在此之前,真的做了很多积累。
如易仁永澄老师所说,所谓“风口”,就是多年积累的东西忽然派上用场了。
与其寻找风口、等风来,不如“做好积累,精耕细作”。
003不怕做不到,就怕不知道
互联网时代,我们找机会不难,但是机会找你会更容易。
只是,如果你没跟牛人一块玩过,就很难像牛人一样思考、行动,如果你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你怎么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努力?
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不知道。很简单的办法,找一个满是牛人的社群,去观察,去行动。
总结
兜兜转转,当我走了一圈,发现自己最终又回到了原点:
做好写作,极致践行。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
PS:对了,我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小bug,强迫症的我已经提交给客服了,深藏功与名,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