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Armstrong的空军之翼
间谍卫星
米格-29的研制始于1974年,总师米哈伊尔·瓦尔登堡,内部代号“产品9”。到1975年底,由于研制进展非常顺利,苏联空军在该机原型机还在制造时就下达了预生产型米格-29A的订单,代号“产品9-11”。
1977年中期,米格-29首架原型机901号被运往茹科夫斯基航空城进行地面测试,该机由米格设计局首席试飞员亚历山大·费多托夫驾驶在10月6日首飞,表现了出色的操控性。
米格-29首架原型机901号
接下来的一个月,一颗美国间谍卫星在茹科夫斯基发现了试飞中的米格-29原型机,这是西方首次发现该机的存在,北约为其分配了“支点”的代号。
米格-29的卫星照片
902、903和904号原型机很快加入试飞,大幅加快了进度。这些原型机与901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较短的前起落架,其他方面也有细微改进。1978年6月15日903号原型机在试飞中因发动机起火而坠毁,试飞员瓦莱利·门尼斯基安全弹射。米格设计局随后提供908号原型机作为替代,但该机在1980年10月31日再次因类似故障坠毁,飞行员亚历山大·费多托夫再次安全弹射。
米格-29 904号原型机,垂尾下方增加了腹鳍
原型机之后苏联又制造了9架预生产型飞机(917-925),这批飞机已经和“产品9-12”生产型基本相同,于1982年12月首飞。与“产品9-11”相比,预生产型具有更长的机鼻、更高的尾翼和简化的座舱盖。
米格-29 917号预生产型
开始服役
首批米格-29A在1982年进入苏联空军服役,很快受到飞行员们的欢迎,虽然该机载油量相对较低,但维护简单并极富飞行乐趣,非常适应其前线制空任务。
苏联空军的米格-29A 9-12A
米格设计局为基本型“支点”设计了两种型号,分别是用于装备苏联空军及其华约盟友的米格-29A(“9-12A”),以及要用于出口的“猴版”——在航电和武器上被高度简化的米格-29B(“产品9-12B”)。
伊朗米格-29B 9-12B
尽管“支点”是一架相对容易飞行的飞机,但仍需要配套的双座教练机用于换装训练,对于出口客户来说尤为如此。米格-29UB(“产品9-51”)原型机在1981年4月21日首飞,为了不降低性能,该机的串列座舱后座并不像苏-27UB那样高高升起,而是与前座齐平。为了解决后座教官在起降时的前向视野问题,米格-29UB的起落架放下时后座座舱盖内的潜望镜会自动展开。
米格-29UB的潜望镜
米格-29UB不具备战斗能力,机鼻雷达被配重取代,但该机保留了30毫米机炮,并可发射红外制导导弹,可进行作战训练。受到“UB”(俄语“战斗教练机”缩写)后缀的误导,北约把米格-29UB的代号定为“支点-B”,其实该机应该获得类似米格-15UTI“侏儒”(Midget)和米格-21UB“蒙古人”(Mongol)一样的M前缀代号。
美国情报机构在早期试飞阶段就发现了米格-29,但该机在服役后多年人被笼罩着神秘面纱中。直到1986年7月1日,第234仅为歼击机航空团的6架米格-29A从库宾卡空军基地起飞,对芬兰库奥皮奥-里萨拉空军基地进行友好访问,西方世界才得以仔细观看这种战斗机的真容。虽然在冷战期间苏联空军与芬兰之间这种友好交流活动并不罕见,但这次是首次出现苏联新型战斗机。
1986年米格-29对芬兰的访问
米格-29A在芬兰进行了单机和四机编队飞行表演,展示了该机的机动性能,芬兰空军人员还被允许近距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