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18 拉萨的博物馆与藏餐馆

来到拉萨

应当先去哪儿造访?

然而

​那地方已闭门谢客了很多年

——※※※※※※——

引子

“到拉萨了。”我用微信联系自己的一个徒弟。

这孩子在《西行漫记》中出现过几次了。读书期间他两次进藏,显然被高反伤了脑子,混到毕业去当北漂,搞什么影视、媒体一类。我发现,脑子不好使的人都喜欢干这个,自己晕也容易带着别人晕菜,显得很特立独行的样子。

“师傅,快去那个青年旅社!”他立即回复。

“什么……旅社?”我问。

“在拉萨的姑娘们可好了,立即去,马上!你懂的!”他回复道,并发来一些令人迷惑的表情,好像要宣布自己出柜的样子。

“这个么……师傅年纪大了……”我大概明白了。

他发来一个无奈的表情,然后就没消息了。

很多人都认为当今高等教育很失败,但这不主要是老师的责任。看看这个例子,我初来乍到的,拉萨这么大,你不说清楚地址,让我怎么找?几个月前告诉我的旅社名字,我怎么记得住?我说年纪大是指记性不太好,你理解成什么了?

高等教育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我这么善解人意的师傅都教不出个像样的徒弟,别的老师可怎么办。

01 来到拉萨

昨晚到达拉萨。

谁都知道拉萨是个神奇的地方,无数人对它期待向往。据说全中国最让人期待的城市中,拉萨排名第三,前两名当然是北京和大城市铁岭。

初入拉萨,感觉并不好,怎么看这儿都不像个省会城市。

后来我发现,坐车进入城市最容易产生这种失望感。自驾必须从外围进入,认识一个城市总是从农田、农舍、破旧的郊区开始,如果道路不熟,转来转去,更容易对城市产生负面评价。

与之相比,下了飞机见到都是豪华的航站楼,换车就进入高速或城市快速路,有些城市还是地铁、轻轨直连,感觉就会好很多。传统的火车站也都靠近城市中心,出站后你可以立即接触到城市的实质,比如一大群心怀叵测的出租车司机。

拉萨呢?

不管你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达这个梦想之城,感受上也没有多大区别,如今的拉萨就是一座乱糟糟的中小型城市。夏季是旅游高峰期,马路上挤满了各地的自驾车,司机们狂热地按着喇叭,各色人等满街乱窜,生机勃勃,热气腾腾。以城市发展的水平来看,拉萨比不上稍微发达点省份的地级市。

或许,拉萨的神奇不在表面吧?

晚上到达后匆忙住下,虽然条件不太好,但也难得睡个舒坦。

今天起来后换旅馆,处理些杂事。连续18天了,终于可以不那么奔忙。新住的客栈步行到布达拉宫只需要20分钟。

即使距离市中心这么近,这儿也都是小产权房,更像座城中村。我住的地方前院租给汉人开宾馆,后院满是繁花,洁净漂亮,那是藏人自住的小楼,拴着铁链子的藏獒张开利齿欢迎着四海游客。仿佛没有什么城市规划可言,拉萨老城区也没有高层建筑,似乎都是为了突出那站在任何一栋楼顶上都能被瞻仰的布达拉宫。

注:藏民喜欢养花并装饰外墙,除了爱美外,其中也有宗教的讲究,比如养出什么三色花就相当于转经等等。西藏的宗教信仰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藏民小院和热情的藏獒

藏民小院和热情的藏獒

上午出门处理点事情,然后哪儿也不想去了,就在发呆中混时间。

最早计划西行时,并不想游历太多景点,更希望消耗半个月的时光在两个地方发呆。一个地方是拉萨,还有一个地方……现在不告诉你。没想到,旅行仿佛成了末路狂飙。

昨晚下雨,今日阴天。叼着烟斗,看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与骑行入藏后在宾馆里打工的小伙子聊聊天,很惬意的。在拉萨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到了后钱也用完了,就投身到各种服务性行业中,卖艺卖身,靠自己的努力打造灿烂的明天。

后来又遇到一位,居然我那个学校去年毕业的学生,工作一年辞职,从川藏线骑入,准备再从滇藏线骑出,目标海南。

大部分骑行者,或者是刚毕业大学生,或者是辞职且不急于找下家的年轻人。这好像已经成为流行风了。他们为什么选择西藏而不是庐山呢?其实用两个月的时间围着庐山转上30圈也挺好的,效率高甚至可以转60圈。

注:江西庐山有中国最全的宗教建筑,且互不矛盾,彼此和平相处,这是全中国名山中绝无仅有的。在庐山,喇嘛庙、清真寺、三清宫、尼姑庵、天主教堂等等随你挑选,在此转山一定是功德无量。我这想法不错,是不是回去找文化局的提提建议?

午饭后第一次能躺在床上睡个午觉,真幸福。

那三位勤奋的队友已出去修车了。真想跟他们说:“咱们分开吧,你们走,别管我。”再想想,才不到20天就分开是不是感情太失败了。

还是起床,走走该去的地方,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02 西藏博物馆

来到拉萨,首先应当去的地方是哪儿?

当然不是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而是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的观众真不少,与青海省博物馆形成鲜明对比。

观众中没有藏民,绝大多数是年轻人,貌似全都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家庭游客也很少。由于这种观众结构,馆内虽然人多却很安静,参观者也颇是认真。西藏博物馆,更像高科技博览会。

博物馆面积不大,也显得老旧。馆设类别比较全面,包括历史馆、民俗馆、唐卡馆、佛像馆等。展品的档次极高,但由于面积所限,数量并不多。有些展柜光线很不好。我觉得即便为了保护展品,也不能搞得观众看不清。

西藏和平解放协议

在这里,你仿佛跨越了一个国度,满眼都是一时难以理解和消化的东西,其文化特征更接近于印度、尼泊尔,对于只熟悉华夏文化的我,全新、陌生的太多太多。

我想,如果先在西藏转一圈再来这儿,会不会能理解得更多?

顺治帝敕封的金印

西藏博物馆里有不少让人大开眼界的东西,如同我前面所猜测,几乎所有精致的艺术品都是宗教用品。以我已具备的知识来评价,西藏博物馆对展品的介绍,深度不足,也不够细致。

这也是国内很多省级博物馆的通病,在兼顾观众的专业性和理解力方面做得不够,某些展馆设计,你会觉得他们这么做是为了逼迫你请解说员或者租他们的耳机。

胫骨号

广告:到九江或者庐山旅游,您可以考虑请我做导游。娴熟的翻山越岭驾驶技术,教授级授业解惑,文化、科学、历史、传说、宗教等等,你想知道什么就有什么,比那帮小年轻的导游们强n倍。你得到了知识,享受了旅行的乐趣,也能让我也能挣点外快。近期优惠,伴游费九折,联系方式可私信索取哦。

03 藏餐

博物馆对面是罗布林卡,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布达拉宫则是冬宫,为什么冬天反而住在山顶上?不好理解。

出了博物馆去哪里呢?去布达拉宫拍照?去看六世达赖央仓嘉措约会的黄房子?去喝甜茶?

顺便说说甜茶。据说来拉萨不泡甜茶馆就等于没接触过藏文化。那东西我喝一口就可以百分之百断定,是从英国到印度到西藏的舶来品,是典型的英式奶茶。以西藏当年缺糖的历史,民众只可能选择加盐的酥油茶,而绝不可能是这种现代的甜茶。很多所谓的传统饮食,其实大都是近现代的。

出了博物馆,哪也不想去,直接回客栈。我喜欢客栈附近那种乱糟糟的环境,我要在附近找饭吃。

我那三位队友回来了,他们也要出去吃饭。这几位从成都出来之后无论到哪个省都只进川菜馆。

在西北,四川话几乎就是官方语言,所有服务业都被川人把持着,满街都是符合队友胃口的餐馆。我只好借个机会溜掉,自己找吃的。

我觉得,探访当地饮食是旅行的一部分,更是了解地域文化和本生活的捷径。要吃就要到本地人才去的餐馆,最好别跑到那种专门骗旅游者的所谓本地知名的“百年老店”,贵而且不一定正宗。我不认为西安的回民街现在还能吃到正宗的羊肉泡馍,同样,武汉户部巷里的面窝又贵又难吃。

其实饮食是否正宗也不重要。你能接触到本地人,听他们的方言,和他们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满脑子只想吃自己家乡菜,见家乡人,干吗跑这么远?在本地约炮成本更低。

从客栈出去的时候,向客栈老板、伙计打听藏餐是什么味道,一致的回答是:没吃过、不好吃。

真奇怪,没吃过怎么能做评价?

客栈旁边就有藏餐馆,这种餐馆比较小,昏暗,挂着门帘。

进门,阿吉(藏族大姐的称呼)似乎对我这个汉人的闯入表示惊讶,也不太欢迎,生硬地说只有面条。我说有什么就吃什么。

坐下来后也不知道吃什么,很显然这儿没有菜单,看对面坐着一位女孩,我说照样子来一份。

五块钱牛肉面,分量不大。三块钱炸土豆条,很粗(藏民的蔬菜只有土豆)。八块钱一壶(三磅的暖壶)的酥油茶,酥油茶是以壶为单位销售的。

味道都挺好的,凭什么说难吃?

似乎藏餐馆里只有这些食品,也就够了。我才不信那些著名藏式餐厅的各种名菜大餐,别以为我这种穷知识分子好骗,老百姓吃什么,什么就是本地特色。

小小的房间,只有两张桌子。藏餐馆里没有我们那种高餐桌,都是嵌螺钿的茶几,长条靠背描花木椅。类似于汉人的茶楼咖啡厅,坐着慢慢地喝茶是餐馆里主要的消遣。

包括我只有四位客人。一对夫妻,妻子似乎怀孕了,他们坐在那里喝茶,一位女孩子,脸抹得很白,从相貌、打扮上看,与内地女孩子毫无二致。

这姑娘高挑、苗条、手腕有纹身、手臂有类似烟头的烫痕。她一根接一根抽烟,可能是面对我这种陌生人有些腼腆,抽烟的姿态不太优雅。女人若是优雅些,抽烟其实挺好看的。

姑娘的普通话略生硬,对我很和善。

她说自己是日喀则人,20岁,在汉人开的甜茶馆工作,一个人租房子住在附近。一天需要工作七个小时,一个月只能休息两天,已经两年多了,从未离开过西藏。江西?没怎么听说过。

那对夫妻可能不会说汉语,只是看着我们笑,憨厚地笑。

又进来一位母亲抱着孩子,点了碗面条喂孩子吃。藏面粗粗软软的,一点也不劲道,很适合做婴幼儿食品。

进进出出几位,姑娘也被人叫走了。就剩下我一个客人还坐着,磨磨蹭蹭地吃喝。

阿吉对我态度好了很多,我就听她讲自己的生意、家庭和信仰,看着她削土豆皮。餐馆的外卖主要是炸土豆条。传统藏餐没有绿色蔬菜,藏地的食品就是这么匮乏。

谈到酒,她说除了农村,城里的藏民都喝啤酒,已经不喝青稞酒了。藏民不喝白酒。​

坐了一个多小时,只进来一个汉人,是来送面条的。

这样挺好的,我喜欢这种发呆。再有名的景点、无数攻略中给你推荐的地方又能怎样?那里都是和你一样的人。你看到的是为你而修饰的,你吃到的是为你准备的。

我喝完了自己带的白酒,起身告辞。

走出藏餐馆,天色已暗,转入无人的小巷,看着颇有情调的小楼和有趣的门头,这里面住着什么人呢?他们过着怎样生活?

再走到下一条小街,一排店铺,过桥米线、成都冒菜、重庆火锅,耳边是各地方言。

路过一家藏式店铺,很奇怪的名字,叫什么“聊吧”,窗户关得紧紧的,看不清里面是什么,做什么生意,绣着吉祥图案门帘外,站着位高个子阿吉。

“大哥,进来坐坐吧。”阿吉用略显生硬的普通话对我说,嗓音沙哑,笑容神秘。

进去聊啥?谁陪我聊?

原版后记

由于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发呆/反思/生病/监禁/故障/断网/邂逅——以上选项之n个或者都不是),连续数日未写游记。现在面对屏幕就感觉思维短路,写东西,需要一种氛围和连贯性。再试试捡起来吧,如果写不好了,请严厉批评以便使我停笔。

修订版后记

与后面进过的无数次的藏餐馆相比,第一次印象总是最深刻的。这一段后来独立成篇为《寻味中国 19 拉萨的藏餐》。应当说正是从这一次的经历开始,我愈发理解到饮食不仅是当地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更是了解本地民俗民风极好的切入点,《寻味中国》系列或许就滥觞于拉萨的这家藏餐馆。

再来说说西藏博物馆。两年后我再来此地,博物馆却已被关闭,据说是因为建设新馆。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新的博物馆仍未开张,临时展馆好像也没有。某些地方的效率,实在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