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王晓春的书籍,是在师兄的建议下读的。一口气读了三本。读完后,明白了一点:有了解,有研究,有诊断,才能出方子。
这不就是医生给病人看病吗?没有诊断,哪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可就是读了几本书,明白了诊断的重要性,我依然没能亲自体验到诊断的重要性。直到自己亲自当了一回医生。
诺诺便秘好久,到了医院,医生都是给孩子开药调理脾胃,然后提醒孩子要注意饮食。之前孩子上学,我上班。现在,我一天到晚陪着诺诺,给孩子调节饮食。一天到晚的相处,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会玩着玩着没声音了。一看,躲在门后,躲在衣柜里,满头大汗。一问,孩子说没什么呀。心想,孩子在躲着好玩吧。第二天又这样。第三天也如此。这下,我心里有数了:“诺,你憋在门后干啥?”“妈妈,我怕拉便便,痛。”痛,接着害怕,接着憋着,然后便秘。难道这就是孩子长期便秘的原因?如果真是这样,我得消除孩子害怕便秘的心理。要消除害怕心理,就得帮助孩子拉便时不再痛。找到原因,找方法就容易多了。一周后,诺诺便秘不再严重。事实证明,对症下药是多么重要。
再看看学生平时的作文。有的不具体,有的写不长,有的胡编乱造,有的偏题……讲写作技法,从法上突破,效果不大。那就多阅读,多写作,从量上突破,收效甚微。现在想想,原因在于没有把握学情。自以为的学情有时只是表象。比如,写不长,我们可能只会责怪学生:“怎么写不长?我要你写长啊,你怎么不听呢?”其实,写不长,可能是因为词汇不够,不能正确书写;可能是因为不善于谋篇布局;也可能是其他等等。只有找到原因,了解学情,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
面对任何问题,最难、最重要的是了解情况。毕竟,方法总比问题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