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前程欢喜出走
却不知父母笑着将我稳妥送出
背过身泪已成海——《小别离》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
1
“我做这么多,还不是为了你,还不好好学习。”
“看看人家考了多少分,你这样,都上不了重点。”
“不然送出国吧,看人家孩子都出国了。”
“什么,你成绩出来了,让我看看多少分?”
“整天正经事不干,小兔崽子,要好好学习。”
最近我在追一部电视剧《小别离》,让我这26岁的大龄女青年陷入了深深的困扰中:我们究竟为什么要生孩子,孩子对于我们来说,他是什么?
他是我们爱情的结晶,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养儿防老,长路漫漫,老了,总得有个人照顾吧。
为了传宗接代呀,这往后我们家可不能后继无人。
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要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去学会爱和承担的责任,更要让这个生命自由的生长。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但却并非因你而来,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我们大部分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做私有物品。他是我生出来的,我一把屎一把尿好不容易把他拉扯大,我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他要是不听我的,就是叛逆。
这里折射出一点:孩子对于你个人来说,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吗?我们所说的,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是真的为孩子好吗?
其实不然,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是背道而驰。这里也反映出,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现状:替孩子做主+一切为了孩子=为孩子好。
2
《小别离》中三个家庭:文洁为了朵朵的成绩整日的寝食不安;老金家琴琴是学霸,琴琴妈想把孩子送出国,还打起了过继的注意;小宇家庭富裕,老张也自有着烦恼。不得不感叹: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看似的湖水平静,不知暗地里翻起了多少波澜。
这有了孩子,家长们也就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了。挣钱是为了孩子,整日为孩子的成绩提心吊胆,考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不知道,是不是父母过虑了,还是升学压力实在太大了。
升学压力、教育现状,这是社会现实。人家都在拼,你不拼能行。我们把孩子生了出来,如何才能给他谋一个不错的前程?
这是很多家长都过于担心的问题,也很容易盲目追风。别人家孩子怎样,我就怎样?不管怎么样,都要抢占优质的教学资源。不然,中国的学区房咋能卖这么火?一句话说白了,打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家长们就已经为孩子安排好了人生。上哪所小学,学什么特长,选什么专业,甚至到工作还操着心。
大多数家长会考虑过多,安排太多,不舍得放手,一把抓伤了孩子,也寒了自己的心。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有个很重要一点,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
电视剧中王姬扮演琴琴大姨,常年生活在国外,她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你已经十四岁了,马上成人了,你应该有自己独立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可以决定自己未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父母应该做什么?对孩子放手,让他去做决定做选择。他路走得不对,可以引导。讲清楚道理引导,往往比替他做选择,来得更舒畅。
很多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要跟父母对着干。你不是管我吗?我偏偏跟你对着干。这在孩子的青春期,尤其明显。
3
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中,还凸显出一个严重的问题:过度的以孩子为中心。
这一点在妈妈身上尤其明显:孩子是我生出来的,自然什么都得听我的,必须跟我亲,我是他妈妈。很多女人生完孩子之后,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一切为了孩子,没有自我。这个误区,让女人很难对孩子放手,更会把孩子当做私有物品。经常听的一句话是什么:“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
父母可以疼孩子,但是绝不能过多的以孩子为中心。这一点很容易造成,难以接受和孩子的别离。就拿孩子要走出原生家庭来说,是一样的,什么“娶了媳妇忘了娘”什么都出来了。这也导致了,后续婆媳矛盾的产生。
什么才是真正的为孩子好?这个社会有太多我们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未来的变数也太多。倘若将来,我为人母,能做的也就是让他有一颗健康的心,去独自面对这个社会上的风雨。
前段时间跟一位朋友聊天,她说人活这一辈子太累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一直在不停的操心,操不完的心。生了孩子,连自己的工作、兴趣、爱好全全给放弃掉了。我的朋友之前很喜欢画画,打从有了孩子后,忙里忙外。怀孕的日子很煎熬,可是生出来了,也是各种担惊受怕。这孩子长大了,仍旧是担惊受怕。
我对她这样说:“明知有那么多不可控因素,为什么不学着狠心,甚至放手。”人到中年,为人母为人父,可是还有一点,你有多少是你自己。我相信很多人都没了自我,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中心。
但不得不承认一点:当你过度焦虑和担心,很多全是多余。
4
中国的大教育环境,的确是高压状态。这也让更多父母起了念头,让孩子走出去。扪心自问,倘若我有条件,自然也会把孩子送出去。毕竟走出去看一看,总比在原地看到的风景要多。
《小别离》中方朵朵和张小宇,最终都去了美国。国内升学压力太大,每年六月的高考更是让很多人不寒而栗。
但无论是去国外还是留在国内,并不等于说上了哈佛或清华、北大,就有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最终都要工作、结婚、为人母为人父,生老病死。
所为之不同的是:你究竟要怎样过你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帮孩子安排路子,或者为了孩子。
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同时去承担选择的后果。同样,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复制,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烦恼。
对于孩子,我们能做的,教会他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自己负责,学会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早晚都会离你而去。没有人可以一直为他遮风挡雨,可是从他自己做主的那天起,还真的要自己撑伞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