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曾谦虚地称呼自己为“海边拾贝壳的孩子”。海边去过几次,但真正的贝壳却从来没有捡到过,甚至没有遇见,曾经在海滩被碎贝壳扎了脚倒是真的。
贝,通常为海介类,吃得也不多,简单略陈一二。
鲍鱼,正式吃过三次。
青岛第一次,吃得我想吐,都没有煮熟,就上桌了,也没有调味;无锡第二次,怡香春竹,放入火锅中,我烫了半小时才敢下口。服务生帮忙把蓝色的鲍鱼胆给去掉了,谢天谢地,如果我贸然吃下去,还得吐一次;无锡第三次,君悦酒店,鲍鱼和什么菇烧的,鲍汁还用来浇饭,鲜美绝伦。
象拔蚌、雪蚌,都是老板请客吃的。
象拔蚌,据说是长得最YD的一种海洋动物。什么样子,自己去搜百度,我就不贴图了。这两种味道我是吃不出来,但雪蚌略微鲜嫩一点。我都是在火锅中烫一烫再吃,尽量避免生吃。上次十二个人吃的雪蚌,就近3000元。
扇贝,八珍之一,异常鲜美。古人曾言,食后三日,犹觉鸡虾乏味。我尤其喜欢吃瑶柱(贝柱),圆柱形。饭店上来的,一般都是一大盘,蒜蓉很多,也有加上粉丝的。
蛏子,在青岛吃过一次,原味的,带泥沙,非常不可口。用宜兴话来说,非常"册勒"。
蛤蚧,也是在青岛,比较小,也带泥沙,也没有放酒,略生,不好吃。
北极贝,生吃,但库页岛马珂蛤为啥又叫北极贝呢?切成薄片后,如果不是专职食客,估计也无法判断是否正宗。
河蚌,一般不上大雅之堂(宴席),农村用来炖汤,如能剖得珍珠,纯属祖上积德。
有一次,不知道在哪家饭店,上了一道河鲜大杂烩。有鱼、泥鳅、黄鳝、虾、蟹、贝、螺蛳等等,汤色黄橙橙的,闻得出用的是素油。
下面扯的,不是贝类,海杂类,权当狗尾续貂吧。
海参,样子像毛毛虫,但上次吃的时候,中央没有调味,切开后没啥味道。
海肠,样子像猪大肠,但比较直筒,用韭菜炒,感觉没有猪大肠的油腻。
海蜇,一般用来凉拌,农村早期酒席,每席必上。
海带,冲绳岛的人用来煮猪肉,然后海带扔掉,也是一种健康吃法。凉拌海带,半生不熟,我也不喜欢。但据说白糖加海带可以治疗咽喉炎,有兴趣的人可以试试。
裙带菜,又叫海草。
一次大姑父请客,有些亲戚故意开玩笑说,我们送了这么多份子,怎么请我们吃海草?
大姑父说:“快点诺海草dei了着,好菜了后摆(宜兴话:快点把海草端掉,好菜在后面)”,众人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