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过去1/4,检视自己的读书成果,略显杂乱,遂定了个更具体的读书计划——“从古至今,从中到西,从博而专”。列入计划的第一部书,就是《诗经》。
虽说这样的古典,从中学课本就开始接触,但带有一定目标的阅读尚数首次。一首首精美绝伦的诗篇,带给人异香扑面、大快朵颐的享受。
《诗经》为五经之一,是古代通识教育必读书籍,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也许有人这样疑惑:时至3000年后,诗经今天还需要、还适合普通人阅读吗?回答显然是肯定的。
-------------------
读诗经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人和文,从诗经中汲取营养精华。
先说个近的:琼瑶。这个笔名即来自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琼瑶那部有名的《在水一方》,这更是直接将《秦风·蒹葭》简单改写后的产物,主题曲朦胧的文字和优美的旋律,至今仍时时映现于我的脑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原诗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再说个远的,魏武帝曹操,诗风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传统,更是直接将诗经名句入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再远就必须说到孔圣人啦,老人家不仅亲自编撰删订《诗经》,而且在日常言行中,更是经常引诗言志、说理、明辨。《论语·阳货》记载: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在《论语·季氏》篇中,孔子这样教导自己的儿子孔鲤:
(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
读诗经才发现,原来老祖宗们虽然距我们3000多年时光,实际相距并不遥远,因为诗经中的许多生活用语、民风民俗,至今仍然在我们身边。
例如我们老家有个俗话:“打喷嚏,有人想”。在诗经中就可以找到出处,《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
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其中“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简单翻译就是:躺在床上睡不着,如果他感应到我在想他,是不是该打喷嚏啦?
至于诗经中经常描写的男女相赠、婚姻聘礼,虽然具体物品不一定相同,但表情达意方式、礼仪习俗程序,在今天都大体可以找到沿袭之处,而且依然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
读诗经才发现,原来传统文化中那么多意象,追根溯源都源于诗经。
《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把贪赃不法的官吏比做老鼠,直开3000年来的先河,并沿用至今。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开创了送别折柳的习俗,后代此类诗文无数。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把女子比做艳丽的桃花,开创文学史上的先河。
-------------------
读诗经才发现,原来古人生活也可以那样的多姿多彩,特别是男女之情的浪漫、开放、包容。
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是描写男女爱情,有离别相思,情人幽会,有男女野合,有的含蓄委婉,意象朦胧;有的大胆直接,文字生动。
如《诗经·召南·野有死麇》,描述了发生在郊外田猎之后的一场邂逅的情爱故事: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
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一个年轻英俊的猎人,打到一只獐子,献给了美丽的少女以求爱。得到少女的应允后,两情相悦之下关系迅速发展,最后一句简单说就是:不要那么动手动脚,别扯我的腰上配巾呀!再这样,那狗就会叫起来啦!
-------------------
读诗经才发现,原来汉语真的可以那样优美,不需要翻译,就可以得到文学美的享受。
如《卫风·硕人》中描如写美人的诗句: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被誉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