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一个专业群里对关于解决问题的事情,和几位同行大佬有过多次讨论。
几位同行很坚定地说:既然是做工作,就想办法把工作做好就行,基础工作做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去解决的,哪里有那么多问题要解决呢。
就是再简单的事情,都有可能会过渡到问题的层面,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争议呢?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就可以了吗?
归根结底是各自碰触到各自的利益,所以才会有这样那样问题要解决。
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的收获和令人欣慰的是, 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用这七步解决,尤其是商业问题,更是一套一个准儿。
01如何定义问题
明确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根据初步的数据分析和初步感受优化问题。
适当的问题定义有这些特点:
1、最终结果为中心,最后要的结果是什么样子
2、尽可能具体化和量化 ,衡量解决要求。
3、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4、传递决策者评价和问题界定
长远的决策问题一般是由高级决策者决定,要事先确认解决问题的资源都有什么,可动用资源和组织人员有什么,动用资源和不可动用资源也需要提前了解
问自己下列问题:
1、问题陈述: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成功的标准和衡量手段是什么,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3、决策者是谁,需要决策或者行动有谁,有什么偏好
4、从不同解决方案中选取最合适的决策者关注的地方和解决冲突
5、决策者的关注和如何解决冲突
6、解决问题需要多长时间
7、解决问题的精准度和问题限制,解决问题之前就要清晰,不能大海捞针,精准度可以不做无用功。
8、有无不需要考虑等。
问完这几个问题,就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大概框架理出来了。
02分解问题运用逻辑树
分析一个问题的优先级,可以使用逻辑树。
问题包括哪些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先解决哪个,
还有哪个问题压根就可以不看,从多角度理解和拆解问题,划分优先级。
分解问题三原则
第一、太难解决的先不解决,先解决那些比较容易的
第二、成本太高的放到后面解决,先解决成本低的
第三、对结果影响不大的先不解决,最后解决。
制定逻辑树:
逻辑树会帮助把问题各元素梳理出一个层次,枝干和树叶。
经常的做法就是把问题写到记事本上,白板上把原因写出来,合并同类项,然后再进行排列组合。
逻辑树不是唯一的,而是多个,找到最实用的一个。
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拆解比同一种方式拆解不同问题更有效。
一个问题用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解决,全面锻炼,发散思维不同角度解决,最后就会看到问题的全貌。
制定逻辑树的规则:
1、可以分析和验证:
逻辑树画出来能被分析和验证,凡没法分析出来结果的,一定是有问题的。
2、Mace原则:互不重复,完全穷尽。
不管问题怎么分都是独立的,加到一起又可以覆盖问题的全部。
把问题拆解完毕,看看有没有遗漏和重叠。
用逻辑树拆解所有的问题,看看是不是都包括了。
还有没有重叠的部分,复杂问题分解成不同分支,一个一个去分析,然后逐个击破。
03划分优先级
问题被拆解一个又一个小问题后,觉得先解决哪个,再解决哪一个,哪些根本就不用看。
抓大放小的把分支的问题划分出预计的时间精力,用二八原则,80%的时间去去专注在那些20%最核心的东西上面。
相反,运用二八原则,同样也可以20%的时间去解决余下的80%的问题,非核心的问题同样会找到解决办法令事情事半功倍。
最主要的事情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把容易程度和潜在影响自低向高排序。
越容易的事情越可以先做,同影响比较大的事情一样都是可以先开始。
使用结构化思维逻辑树把一件事或者一个问题分解成相互独立,完全覆盖所以范围,分析与解决方案基本上已经很清楚。
04如何制定详细的计划
什么样的时间,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如何协调。制定一个能实现的计划不仅是个人的要求,也是对项目的要求,更是项目决策的要求。
杜绝掉过时的细节、团队彼此之间的不关心和不信任,只负责自己的部分是做计划的大忌。
一个好的工作计划和如何做一个点好的计划:
1、问题:详细描述是什么
2、做出假设和验证:
3、分析和列项:分析完毕要能出结果。
比如:想找一个低成本供应商,先列出手头有哪几个,分析他们的质量各自如何,能不能达到标准;分析达到质量要求的有没有更低的。
4、数据来源:某行业的供应商的清单,对信息进行收集,再找一些其他的途径得来的价格做比较
5、是不是明确下一步,什么时候做出来
6、是不是明确了时间和责任,工作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完
7、时间安排是不是符合重点,如果是一个项目的分支的时候,分部的节奏和整体节奏是不是合拍
8、最终成果是什么,是不是明确界定要做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