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什么是会教育
1、会的内涵:真会,假会,不会
最近,对“会”这个字生出一种独特的体悟。
常常说学会了。学习的目标叫做学会。什么叫会,会的标准是什么?
会的标准只有一个:能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就是不会。实践是检验会不会的最佳标准。
面对会解决的问题,人有一种胸有成竹来者不拒的踏实、自信、淡定和快乐。面对不会解决的问题,天然会恐惧和焦虑。会的事有时候都不一定能做好,何况半会不会或完全不会的事?
真会,必然踏实自信从容。不会,当然恐惧焦虑。假装会行不行?不行。现实是最好的老师,会在我们假装会的时候用最无情残酷的方式直言真相。知道现实从来不开玩笑,所以人们面对应会而不会的东西,一边半会不会假装会,一边在心里打鼓,害怕哪天会被现实拆穿。于是乎,惴惴不安,恐惧焦虑……
应会而不会,该会而不会,不会而装会,不会而不学,会让人表面淡定其实恐惧焦虑。
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恐惧?
直面现实,该会什么就学什么。需要会什么就会什么。哪怕现在不会,也有学会的自信,人就踏实自信从容了。
会做饭的人不害怕做饭,会做家务的人享受家务,会做事的人不害怕做事,会挣钱的人不犯愁挣钱,会学习的人热爱学习,会生活的人热爱生活,会教育的人热爱教育……
一切焦虑,源于恐惧。一切恐惧,源于该会的不会,不会的没有信心学会。
不会还放弃学会,将陷入无法摆脱的恐惧和焦虑。学习能力丧失,意味着与时俱进的适应能力丧失。适者生存,显然,这是摊上大事了。
从家长教育的角度看,如何做一个真正会教育的家长,在教育路上建立起绝对自信,是一个家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与孩子一起享受成长过程的关键。
会教育的,必然淡定从容;不会和装会的,都在焦虑恐惧中。
只有建立起会教育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消除自我怀疑,抵达自然而然润物无声的美好境界。。
愿家长们会教育像会做饭一样淡定自然。
2、教育概要:尊重规律,尊重个性
我们以种植打比方。种下一颗树苗,需要根据其成长特性,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水土;需要根据其成长规律,浇水、施肥、剪枝、除虫;必要时帮助其抵挡大风(予以支撑加固防折断)和适当保暖(予以保温处理防寒冻)。在尊重基本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树苗的特性和外部条件变化及时予以恰当处理,保证树苗拥有充沛的阳光雨露滋养,不受风暴干旱洪涝霜冻的摧残,树苗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独立自主,开花结果,收获甘美的果实。
教育,特别像农业,需要尊重天性、规律和农时。和工业流水线的标准化迥然异趣。
教育目标。从个人角度来说,实现人生美好,享受生命过程。从家庭和国家的角度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开辟新境界,体验更多人间美好。从文明长河的角度来说,承担历史使命和时代使命,完成这一代人应该完成的任务,享受其中的乐趣、意义和价值。当前时代下,从个人角度看,是立德树人;从国家角度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文明长河角度看,培育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发展传承的角度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万世开太平。
教育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的。坚持美好信仰,把握根本规律,因人因时因地灵活变通,完成育人目标。尊重规律和尊重个性相结合。
教育原理。以追求、实现、享受生命美好为根本动力。自强不息,在恰当年龄学会应当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厚德载物,在完成学业和学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磨砺和品格塑造。学业和品格相辅相成。
系列教材。书本是教材,榜样是教材,生活是教材,历史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更核心的,爸妈是教材。由于爸妈作为教材的影响力极其根本,是孩子生命初期认识世界的全部窗口,原生家庭影响至深。
教育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简单的知识类技能类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反复练习来掌握;复杂的思想类修养类通过口传心授、心领神会、言传身教、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实践体悟来实现。
成果检验。恰当的考试可以检验,最终的检验要靠现实生活。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享受美好,才叫成才自立。
3、教育全局: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核心是今天的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能够适应未来的生存发展要求。只有用全局眼光来谋划教育,才能通过今天的教育活出未来的美好人生。
这个问题转化到我们自己身上,是如何平衡永恒与变化。只有掌握了永恒不变的东西,学会了与时变化的本领,清晰把握住继承与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才能获得生存自信和发展自信,才能坦然承认自己会生存,会发展,才能具备为孩子谋划未来的自信。
教育内容可以由此划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把永恒的规律教给孩子,把稳定的美德、素养培育出来,奠定其永续发展的根本内核。这些无论什么时代都要坚定不移。二是用当下的知识体系技术体系进行传授,让孩子们在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中理解规律、磨砺品格,为后续开拓发展创新打下衔接的基础。这些内容要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不变的是规律、原则和品质,变化的是条件、方式和内容。
不该变的变了,会丧失人生的底气和自信;该变的不变,会画地为牢焦虑自欺坐以待毙。
如果教育做得好,孩子们会在成才之后,不该变的坚定不移绝不改变,应该变的及时变化变得彻底。
4、教育使命:继承传承,可持续发展
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成才自立,这是对前人的继承;用学到的本领基于当前时代条件进行生产建设,这是发展;把从前人那里学来的和自己奋斗中新学到的教给孩子,这是传承。前人、今人、后人,代代接力,形成了文明长河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学习、奋斗、育儿,是人一生中三个权重相等的基本任务。
一个文明、国家、家族的传承中断,后果是毁灭性的。传承的失败,就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就是传承的失败。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大计,化解兴衰周期律对文明中断的威胁,中华民族的先人注重对规律的探索和尊重,注重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积累,并把规律和案例通过经子史集记录下来,留给后世子孙。这个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绝世奇珍,是我们越过兴衰周期而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根本力量。
要说会教育,我们中国人是最会教育的。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各领风骚,缔造了五千年从未断流、今天仍生机勃勃的华夏文明。
懂得了如何继承前人并完成自己的发展使命,也就懂得了如何教育后人传给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本领。
这就得到一个鲜明的结论:教育并不是学校和老师独有的特权、责任和技能,更不是玄学,而是每个人的基本素养。学校和老师只能完成他们的教育责任,家长有家长不可替代的教育责任。只有全民懂教育,各个教育角色才能形成合力,培育好栋梁之才。
但近代以来,受百年国耻影响,文化自卑影响,国人一度误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在继承与发展上迷失了方向,在如何教育上丧失了自信。现在,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这段梦魇已经散去,国人的文化自信蓬勃生长。
继承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主题。既不能因为发展丢掉祖先的优秀文化,也不能因为文化传承而放弃发展机遇。因为科技水平高于古人就数典忘祖是荒谬的,为了守护文化无视变化拒绝进步也是不对的。既要坚定不移传承古人的精神风骨,又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形式和内容。这中间,是一种巧妙平衡的发展艺术。
从先人那里继承什么,在先人基础上开创什么,实践中是必须明确的。没有继承与发展的历史眼光和时代眼光,会陷入茫然和恐惧。
文化、历史、哲学、政治,要解决的正是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是文史哲政的基本常识,是文史哲政在现实中的基础应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力量。
5、会教育=会过美好生活
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教育的目标。
会教育=会生存+会发展=会做人+会做事+会生活+会学习=会过美好生活=会继承+会传承=中华文脉一脉相承。
只有一个会过美好生活的人,能够懂得教育的本质;只有对未来心怀光明的人,能够给后人指出光明的道路;只有看到了文明长河的人,能够明白每个人都是文明长河的一分子,在历史长河和时代全局的坐标中定位自己。
如何过美好生活的答案,就是如何教育的答案。这个答案的获得并不容易,一是文化系统的博大精深决定了其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和技术训练,需要大量深度思考;二是许多垃圾思想瓦釜雷鸣,试图掩盖真正美好的答案,滥竽充数浑水摸鱼;三是许多问题都有其历史根源,需要追本溯源做深刻全面的具体分析。前两个好理解,重点说第三个。
教育之所以很难,有相当的历史原因。百年国耻后的文化自卑让我们在继承前人上出了问题。盲目否定中华文化,导致自身迷茫,盲从西方,在发展中背弃了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教育上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标准化流水线。这个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决定了今天的我们必须打赢一场文化复兴战,接续中华文脉,打通继承、发展、传承的循环。下一个阶段的弄潮儿,必定是文化底蕴雄厚的新时代家庭和新时代青年。作为接续中华文脉的一代,我们必须要在继承、发展、传承的三大使命中做出更多努力。
学会过美好生活,补齐教育短板,既是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对生命的要求。曾经抱着自我牺牲的拼搏态度成全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在今天进行思维升级,把关注孩子的生命转化为关注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生命美好为教材,生动呈现生命美好的原理、形态、意境、路径、方式、方法,不负孩子不负自己,是最好的教育。
活好自己,就懂得了怎样指导后代。教育的迷茫,归根结底是对如何活出生命美好的迷茫,是中华文脉的传承暂时被打断导致的迷茫。不关注自己的生命,不关注文明长河的延续,不理解当前时代的使命责任,面对教育就会迷茫,在各种杂音干扰下走入歧途。
6、教育难点:自立立人,言传身教
君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立是活好自己,是对上一代精神品格和文化智慧的继承;立人是教育子女,是对下一代人的塑造和传承,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懂得继承前人和发展自己,就懂得了如何传承与指导后人。
《大学》里面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所以抵达不了修身成德,是因为许多人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上出了问题。不去接近天地自然,就会忘记人间真实的美好,丧失对美好的信仰,找不到万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找不到根本规律,就无法建立起系统完备自信的思想体系,无法实现诚意正心的坚定不移,会被世俗浪潮撕碎梦想和追求;没有对根本规律的理解,没有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会缺少修身的标准和动力,被人性的劣根所裹挟。自己不能抵达美好,就无法带领家人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无法告诉家人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无法为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负责,谈不上治国平天下。
修身自立。修身是为了获得美德。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爱生勇气,仁爱生智慧,智慧和勇气让仁爱之光更好地照亮自己照亮他人。这三种美德是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标准说,自立并不是容易的事。
美德是美好之源。厚德载物,厚德载美,厚德载友谊,厚德载亲情,厚德载爱情,厚德载自由,厚德载万世太平,厚德载一切美好事物。否则,要么得不到美好,要么得到了也沉浸在失去的恐惧中。
厚德载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没有厚德,就没有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不思修身以自立,自省以进取,一切美好梦想,终究会落空的。恐惧和焦虑,也将终生无法克服。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反复强调,一来因为正确,二来很难做到,三来这是一切真本事的原点。
忠厚,在世俗世界往往意味着会多吃亏;诗书,需要攀登书山扬帆学海的勇气。磨砺品格和得到学问,两者都很苦很难。唯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能苦中作乐,攻坚克难,真正成熟和长大。
学无止境,自强不息。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抵达更加美好的人生境界的一生。
这样活着,孩子们显然会看到光明美好,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力量,对黑暗苟且阴险狠毒的纸老虎给予战略蔑视。
教育难点,是父母自立立人,成为孩子的榜样,具备给孩子讲原理、做示范、做训练、做指导的底气、自信和资格。
7、局限性:人生局限性与时代局限性
我们怎样看先人,决定后人怎样看我们。
接纳自己,接纳世界,不求全责备,是对自己的解放,是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与历史的和解。
先说人生局限性。
人的青春是很短暂的。不可能具备所有的本领。不可能用过去的本领应对未来,也不可能在今天学到只有未来才能学到的本领。能做的是守护好根本,具备学习能力,与时俱进。
能够在青春时期借助一项专业本领的提升,打磨好各方面的品质素质,就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本领。许多人不能与时俱进,是因为青春年华浪费了,没有打磨好自己,缺少与时俱进的底层素养。
人生的有限性决定了本领的有限性。但我们并不需要学会人类所有的本领,只需要学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本领。每个人都是在文明长河中活这么一段,这一段需要的本领就是我们最该掌握的本领。天高任鸟飞,鸟儿学会飞翔就可以,不必学会游泳和打洞。
但茫然的人们,恨不得全知全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追求不可能的目标,不仅不会摆脱恐惧,还会陷入更大的恐惧。
在大格局的支撑和判断下,学会该学会的内容就可以了。自己想不通的,可以借助前人和高手的智慧,站在巨人肩膀上,提升前进速度。
再说时代局限性。时代局限性,放到更久远的时代就是历史局限性。古人不可能看见今人的科技条件和物质水平,今人也很难看见后人的生活条件和发展进步。这就决定了理解那一个时期的人们必须放到那一个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家长们说“如果我是你的条件早就上清北了”是典型的忽视时代局限性。因为孩子的条件好了,他的同班同学条件也不差。家长的假设是拿着今天的条件去和曾见那个年代的其他同学比。显然这不具备可比性,只能让说不出所以然的孩子感到自责和愧疚。
教育的困境,我们前面提到了历史原因。这里要给家长们卸下心理包袱。今天家长们的教育水平不够理想,与时代局限性有很大关系。人们不可能在他的时代学到在未来时代才能学到的东西,这不是初心好不好、努力够不够的问题,而是这就是客观规律,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共同的认知局限。在今天我可以和各位家长分享这些,大家能够很坦然很自觉地认同这些,也是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到了我们可以认识这些分享这些的成熟时机。鉴于局限性的存在是客观条件的必然,我们不必为过去的自己愧疚自责(安慰地说,同一时代的家长在某些方面的水平都差不多)。
同时,我们不该因今天的认识进步而否定前人,不该因此妄自尊大。因为今天认识到的一切,都是前人打下的基础。他们在迷茫中忍受痛苦,托举我们走到了今天。如果先辈们在天有灵,他们一定会为我们的进步感到欣慰和自豪,我们要为他们的铺垫而感恩和庆幸。一切新的文明成果,都是我们接力奋斗的共同结果。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华夏先人,我们正全速前进,实现伟大复兴。
8、内卷的形成与解决
内卷,是集体性追求低级创新,没有勇气向着真正难题进发的人们形成了机会挤兑,把自己不断降低身价和调低预期,最终形成了低端无效创新的内卷。
这是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务虚不务实的面子工程走到极点的标志。凡是靠务虚可以得到的机会被瓜分殆尽,但现实需要的务实本领又没有学到,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学成。如果下不了自我革新的决心,拿不出凤凰涅磐的勇气,只能在内卷中灭亡。
这个历史节点,逼着所有人走真正的奋斗之路,真正的创新之路。再不革新,死路一条。
面对生死之择,人的勇气和潜能会被激发。这是物极必反的规律使然。大家不用对内卷过度焦虑,这个阶段过去了会焕然一新。
勇于自我革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走出内卷的唯一道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以永远避免内卷,永远引领时代潮流。
这一段很痛苦,全社会都很痛苦。因为所有人面临蜕变的挑战。过去的模式属于低质量发展,简单粗暴,已经走不通了。后面的模式只能是高质量发展,复杂精妙,逼着人们长真本事,活出真的美好。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不是美好人生。
能够摆脱恐惧焦虑,坦然平和面对现实和享受生活,才是美好人生。而这个,不是靠对外部世界的改变实现的,是靠对自己进行磨砺雕琢来实现的,是最痛苦也最快乐的过程。只有下定决心苦中作乐的人,可以走通这条路,远离内卷的黑暗。
犹豫彷徨很正常,是积蓄力量准备决心的阶段,最终的成功一定是因为下定决心后脚踏实地的量变引发质变。
应会的不会,该行的不行,该能的不能,该有的没有,应试教育塑造了一大批只做表面功夫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把成绩当作自欺欺人的挡箭牌。这个挡箭牌在毕业之前好用,面对现实不堪一击。今天的家长必须要迅速觉醒,彻底摒弃应试教育,避免参与荒谬内卷,引领孩子走上真正的成才之路。
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呼吁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9、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开创未来
不会教育是当前的问题,学会教育是我们的目标。
无论教育还是发展,都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
继承是为了发展,传承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学会教育,学会用自己的美好人生作为教材教育子孙后代,是新时代家长们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该继承的是美德和学问,变通发展的智慧;该摒弃的是丑陋卑劣和自取灭亡的思维。
从意识到自己不会教育传承,到真正自信满满承担教育使命,是一个自我提升自我蜕变的新长征。在实践中要结合客观条件不断调整,找到正确的成长状态和模式。
那些觉得年龄大了不用再学习的人,既是对自己生命的放弃和辜负,也是给孩子挖坑和拖后腿,给家庭造成了自息不强的颓败氛围。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三个真理的适用范围不分男女老幼,是所有活着的人都要尊重的铁律。
解放思想,跳出过去的思维束缚,看清楚问题和原因;实事求是,根据目标和自身条件,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与时俱进,根据条件变化及时调整策略,确保目标完成。
会不会,有没有,能不能,行不行,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有杆秤。如果人真的可以欺骗自己,世间就没有了恐惧和焦虑。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该会的会,该有的有,该能的能,该行的行,才能构建起生存发展的自信,笑面人生,开创未来。
愿全体家长,鼓足干劲,凤凰涅槃,弄潮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是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张禾强
2021年3月21日
课后作业
请各位家长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过去的人生经历,体会时代局限性,写一篇随笔。卸下历史包袱,擘画未来蓝图,开创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