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俺的论文导师 在朋友圈 推荐了一本书《亲子教育——金字塔法则》,推荐语 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强烈推荐!”。
由于 这位导师,是我特别喜欢的类型——治学严谨、思维活跃多元且逻辑能力超级强大。
因此,看到消息,毫不迟疑,立刻买来。
读完以后,触动很大。作者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 在制造业领域 有近30年的职业经验 从一位家长、一个“外行人” 的角度,以最简短的文字,把 亲子教育的核心内容及常见问题 一 一清晰透彻地阐述出来。《亲子教育 金字塔法则》 是一本 很值得阅读的 亲子方法论书籍。
下面 简要分享 其中的主要思想与核心内容:
主要思想之一:"做正确的事 do right things" 与 "正确地做事do things right "相结合。
管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强调做好一件事情 必须要兼顾两个方面:既要做正确的事,也要正确地做事。 前者关注的是做事的方向,后者关注的是做事的方法。
两者必须兼顾,缺一不可。如果方向不对,那么方法、技巧用得再多,也不可能做好这件事。同样,如果方向正确但是方法不恰当,也未必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效果。不过,相比之下,方向性错误所造成的损害 要远远大于方法性错误所造成的损害。
主题思想之二: “金字塔”式 系统教育理念
如果说亲子教育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话,那么他们所关注的“现象”和“方法”仅仅是整个系统中 最容易被看到 和 最容易关注的 属于表面上层的层面;但是,许许多多的家长们 都忽视了这个系统当中的两个 更加重要的层面——“关系”和“观念”,而这两个层面 都属于更加基础的根本层面。
这里所说的“关系”,指的是 在孩子出生到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的 整个成长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定位。 这个关系定位,由于千百年来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直困扰和误导着 世世代代的中国家长。
我们常见的误区有 以下几种:
有些家长,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从属品,以包办、专制的方式 教育孩子,不仅为孩子成长中的一切做决定、做安排,而且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还要插手为孩子的小家庭决定一切,甚至在对第三代的教育上 依然固执己见。
也有些家长,以忙于事业为由,将孩子甩给幼儿园、学校、其他家人或是保姆去抚养和教育,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疏于参与、疏于过问,成为典型的 只生不养式的家长。
还有些家长,常常视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来对待孩子,时而宠爱有加,时而针尖对麦芒,使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得不到稳定持续的关心和关爱。
上述种种不恰当的关系定位,是造成亲子教育方式 不得法、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比“关系”更深的一个层次,是育儿的“观念”。简单地说,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的观念。我们的育儿观念,更是自古就经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生着碰撞、冲击、交融和割裂。这些深深隐藏在人们脑海深处的观念,决定了世世代代 家长们的亲子关系、育儿方法和育儿结果,并且构成了一座无形的“亲子教育金子塔” 最基础的底座。
主题思想之三: “金字塔”底座——育儿观念 决定孩子未来的人格底色.
简单来讲,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有以下三种: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持有这种观念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出类拔萃、出人头地、前程似锦......当然还有很重要的——光宗耀祖。
以此观念来为孩子造就一个美好的未来,让作为家长的自己 充满成就感,给自己以及家庭增光添彩,并且已经被中国人世世代代地传承了数千年,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和时间。
然而,为了实现成龙成凤的目标,整个家庭必然要举全家之力,为孩子的成长 施以很高的投入——包括时间的投入、资金的投入、家长人脉等资源的投入...... 这样的高投入,不可避免地要带来对高回报的期望,因而也就不可能避免地 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学习负担、时间负担、社交负担甚至健康负担和将神负担。
一旦孩子没有达到家长所期望的结果,整个家庭都会产生 自我责备和相互责备,陷入沉重的挫折感、失败感、悲观情绪、厌世情绪,甚至会衍生出社会问题乃至违法犯罪行为。
2)“望子自由”型,是近年来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效仿而来的教育理念。主张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给孩子施加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有充足的玩耍时间,轻松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
然而,这种对孩子不施以压力的教育,难免会使得在低压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 失去奋斗拼搏的动力,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 承受未来现实生活压力的能力。 一旦孩子遇到陌生的、充满压力的环境,很可能就不知所措、无法应对,或是发生误判,做出错误的反应,给孩子本人及其相关的人群造成意想不到的麻烦和伤害。
3)经过20多年的育儿实践和反思,作者认为 我们应该秉持一种理性的、可行的教育理念,他将其定义为“望子成人”的观念。
也就是说,把孩子培养为 一个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成人,而且是一个最终能够不依赖于父母、具备独立的社会生存能力的成人,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有自己的幸福小家庭,有自己与时俱进的教育孩子方式等等。
不仅如此,家长们还需要明确,孩子的存在,应该是展现孩子自身的价值,而无须为其他人(包括家人)承担名誉或财富方面的责任。
在明确了“望子成人”的育儿观念之后,家长们就需要对孩子的培养 树立一个具体清晰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在养育孩子、与孩子共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逐步教育和引导孩子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指导孩子逐步培养出 正确地、独立地 处理各类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
主题思想之四: 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游泳教练与游泳学员的关系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同 游泳教练与游泳学员之间的关系,存在着高度相似性。它们都是一系列动态变化的,逐渐放手,渐行渐远直至“单飞”的关系。在清晰界定 亲子关系方面,家长们应该做的是:平等尊重,保持界线,分清需求,逐渐放手。
游泳教练与游泳学员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学员对水怀有恐惧心理、对游泳一无所知、过分担心 自己下水会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教练首选需要确保学员的生命安全,帮助学员学会借助保护措施(例如游泳圈),了解谁的特点,克服对水的恐惧,学会一些简单的呼吸和漂浮、划水的动作,掌握游泳的一些基本要点。
(第一阶段,相当于孩子从0到5岁的学前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关键的需求是自身的安全感。尽管孩子们自己的安全意识还很薄弱,然而由于他们对未知的、陌生的甚至是危险的人、事物和环境缺乏辨识能力,因此容易受到陌生人或者陌生环境的上海。这个阶段的家长,首先要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要确保孩子在家长能够施以保护的范围之内,同时还应当引导和帮助孩子学会辨别危险,提醒孩子远离危险。
除了人身安全,这个阶段的孩子 在心理上对家长也很依恋,渴望家长的陪伴和关爱。对于孩子在这个阶段 表现出的对家长的依恋或依赖,家长不应当拒绝,而应当尽可能地花时间与孩子相处,陪伴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出行,一起玩耍,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慰。 这个阶段的亲密陪伴,还能够为后续阶段的逐步放手 做准备。孩子在最需要家长陪伴的阶段,心理上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对性格的培养和与外人交往能力的训练都是有益的。)
第二阶段,在学员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学会了一些基本动作,开始要尝试自己游动一小段距离时,教练便会稍微远离学员一点,让学员自己学习划水、踩水、憋气、滑行等动作。在这个阶段,教练与学员的距离,大约是扎一个猛子 就可以够得到学员的距离,以保证在学员面临突然发生的危险时,教练可以迅速接近学员,施以援手。
这样的距离,既让学员有了自己练习、尝试的机会,又能够保障学员不受到致命的上海。这时候,即使学员呛了一口水,学员自己也能够及时处理和调整,在小挫折 小失误中掌握和熟练各项基本技能。
(相当于孩子在小学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步入了比较正式的集体生活,开始学习与自己的同学们进行交往,想要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欲望 也逐渐变得强烈起来。
这个阶段的家长,应该开始创造一些让孩子自己尝试、自己学习的机会。要允许孩子犯一些 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小错误,让孩子在试错中逐渐成长起来。这个阶段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应该相当于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的关系。 家长不必事事为孩子做周密的安排,更不必代替孩子做各种 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例如,吃饭、穿衣服、整理书包,在学校做值日等等。
家长从这个阶段起,应当有意识地开始 逐渐拉开与孩子的距离,只在孩子面临真正的危险,或是发生孩子自己不能承担后果的行为时,才出手指点、帮助或解救孩子。这种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的关系,既让孩子有了自己学习和尝试的机会,又能够避免孩子造成严重的失误或受到严重的伤害。即使孩子犯了一些非原则性的小错区,孩子自己也能够及时处理和调整,并且在这些小挫折小失误中学会了 掌握更多的社会生存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
第三阶段,当学员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游泳技能和避险自救技能之后,具备了更多的自信心和更远的目标,当然也就希望能够有独自练习的机会。在这个阶段,教练就不再需要紧紧跟在学员身边,随时准备出手相救或是指手画脚地指导了。
这个阶段的教练,可以与学员分开更大的距离,甚至可以踏上泳池的岸边,但是仍然需要确保学员在教练的视线范围之内,以便可以观察学员的泳姿、路线还存在哪些问题,可能会出现哪些突发情况,适当地给学员一些提醒,或是学员一起讨论总结一下,给学员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学员进一步提高和熟练。
这时候的学员,可以尝试游向更远的距离,学会自我纠正泳姿方面存在的不当,学会避让自己泳道上的其他泳客,不再时时刻刻需要教练的指令和叮嘱,却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向 教练请教一些难度更高的问题。
(相当于孩子的初中和高中阶段。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建立和维护自己的隐私空间,同时更加渴望他人尊重自己、理解自己,渴望自己 能够更多地对于 关乎自己的事情做出决定,能够更多地 对于与自身相关的事物 施加影响。
这个阶段的家长,就不再需要时刻 围绕在孩子身边,不再需要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进行事无巨细的关注和参与,更不应当 包办那些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决定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 家长应当像一位站在泳池岸边的教练一样,将自己与孩子的距离拉得更大一些,应该更多地放手,给孩子更多自己观察、自己学习、自己反省、自己进步的机会。)
第四阶段,当学员已经完全掌握了 各项必要的游泳技能、避险自救技能,能够辨别水中的安全形势,并且开始学习与水中的其他泳客相互调整各自的位置和路线 以做到 既不引发危险 又能体验愉悦的时候,学员的正式学习过程就结束了。 学员已经完全具备了在水中 独立游泳的能力,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游泳的方向、姿势、距离和时间。
进入这个阶段,教练和学员都 变成了各自独立的泳客,教练就应该放手而不必再继续紧盯着学员不放了。教练既可以体验自己游泳的乐趣,也依然可以再学员遇到真正危险的时候变身为救生员,为学员提供必要的帮助; 而学员也已经能够在水中独立畅游,并且因为有救生员的存在,学员的安全依然可以得到保障。
(当孩子年满18岁,步入了法律意义上的成人阶段,就意味着 今后孩子在社会上有了独立的身份和地位,对于自己的一切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意味着家长经过18年的辛苦努力 终于完成了 一项重要的使命。
进入到了这个阶段的家长,就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孩子成年之前,该做的教育 都已经做到了。现在孩子成年了,家长 应该尊重孩子自身的生活和成长,放手让孩子在社会上闯荡,而不必再围绕在孩子身边 耳提面命、指手画脚,更不应该在孩子成年之后 还在找工作、选配偶等重要事项上 一味地插手、越俎代庖 甚至独断专行。
孩子成年之后,孩子与家长都变成了 各自独立的个体,家长应当以 更多地关注 自身的生活和事业来取代 以往对孩子的关注; 还应当尊重孩子小家庭的每一位成员,以 邻里关系的当时与孩子的小家庭相处,并且依然可以在 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 施以援手,尽一份力。不是 有那么一句话吗,“距离产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