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名言早已是家喻户晓了,苏大才子把人类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并由此发出了他的感叹――世事多变换,难以保持恒常不变,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我在想,月亮阴晴圆缺变换的背后,老天究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古人很有智慧,从月亮的阴晴圆缺发现了一个规律——变化循环往复,且有着一定的周期。这个周期跟人类活动有什么关联呢?
古人发现,月亮从上一次满月的出现到下一次满月的出现,周期正好为三十天,于是就将三十天定为一个月。又根据月亮形态的变换对需要外出的人们(公差除外)定下一个规矩:月缺的时候可以外出谋事,到了月圆的时候就该回家和家人团聚。这个期限最多也就十天半个月。超过了这个期限,外出的人儿若不回归,或者没有任何消息,家里的人就会牵挂和担心,夫妻和情侣之间多少也会有点隔阂或者抱怨。
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很多时候不得不打破这个期限,于是智慧的人们便延长了这个期限,以一年为期限,将每年的八月十五定为团聚的日子。每逢中秋,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吃月饼,诉衷肠。也有中秋不能回家团聚的,春节一定不能再错过。如果超出了这个期限一年,两年……那么这个家则不像个家了,甚至有支离破碎的危险。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看到世间的人们因为分分合合而导致悲剧上演,冥冥之中天定这样一个期限,是不是在警示人们:在期限内尚能维持好世事的种种,如果一再打破这个期限,则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或许,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