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山水平生
决定写这一篇是因为我被一个二十多岁的当代青年“震撼”到了!
她无比认真地告诉我,按照她的认知,月亮只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是圆的……
What ???
此见解对我的冲击无异于当年的教皇,听闻哥白尼大哥提出“日心说”时内心受到“惊吓”那么多。
再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确实可怜,“不辨菽麦,不分五谷”,认为土豆长在树上,只要去超市商场就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她不知道天上的世界,似乎也可以理解……
来聊月亮话题。
旧人教版高一地理中有“月相成因”部分,后来可能因为其为天文地理,像经纬网一样把学生们绕的入坠云里,虐的七荤八素,这部分被删除,放入选修,必修时候都修不好,既然可以选择了,谁会去选呢?这就是应试教育的体现。据说2018年教材改革,将把地球运动和经纬网部分也弱化,放入选修!那我认为地理学科已经有点像一个被迫做了变性手术的人。
每一个读过高中的人,拿什么证明自己是学过高中地理的?估计让你印象最深的是那些从来计算不明白的昼夜长短,几点几分,日出早晚,昨天今天吧?你看,这代表着地理学科理性特色的东西要被删除。
回到月亮话题。
2018年1月31日晚,想必无论是在阳台上还是田野里,或者是朋友圈,你终于认认真真地“仰望星空”了一回。你惊叹“天狗吃月亮”(152年一遇的超级蓝血月全食)的壮观,你转发着各种照片,小视频。但是,你依然给孩子讲不明白月亮的方方面面。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老师的地理课堂,好好聊一聊“月亮”这个话题。
月亮即月球,地球的卫星,日、地、月之间存在引力,相互绕转,三者形成两级天体系统,月球自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当地球挡到太阳的光芒时,月球就暗下来,于是在地球上的人们就会看到不同程度的月食。一次月全食经历如下阶段: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当然,日食就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芒啦。)
再来说说月亮上阴晴圆缺。月亮变化以一个月为周期,以农历十五为界,分上半个月和下半个月。上半个月,月亮由线到圆,上半夜,西天可见,亮面朝西(太阳在哪边,哪边亮),月亮在太阳升后升落后落。正午月亮就出来了,黄昏时月亮在正南,半夜落下。
所以,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句子流传,诗人见到的初升月亮是农历十五前的月亮没错了。另有“熬夜达人”张继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看到的月亮也是前半个月的没错了,因为他说“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落下的月亮,就是上弦月了。
下半个月,月亮由圆到线,下半夜,东天可见,亮面朝东,月亮在日出前出日落前落。宋代诗人柳永在《雨霖铃》中有佳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晓风”,可见他是在清晨送别友人,下半夜可见的月亮就是十五以后的了。
以上规律总结为“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用“月”写诗词的古人很多,然而,有一个简直是这很多人中的“祖师爷”。他在一首36行的乐府诗中用到了13个“月”字,那就是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此人叫张若虚,名字很好听,不知道长的帅不帅。你读完全诗会发现他居然一夜没睡到天亮,一直在看月亮!那么,能够让他看一夜的月亮就只有可能在农历十五或者十六啦。
我还想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时候知道有一种叫“白云边”的白酒,觉得名字很是雅致。直到后来读到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酒有故事!李白与同行弟兄李晔,朋友贾至相遇于岳州,同为天涯沦落人,重逢甚喜,泛舟洞庭,夜泊湖口,诗仙的浪漫情怀,狂放格调在诗歌中尽情挥洒。
当然,我必须要说,从专业角度讲,所谓的上弦月,理论上专指农历初七初八,下弦月专指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朔”——新月,三十,初一。“望”——“满月”,十五六,两头露。
另外,月相可以指导生活,在晚上用于辨别方向,前半夜看到的月亮亮面朝向为西,后半夜看到的亮面朝向为东。至于在灯光过剩,雾霾严重的城市,要辨别方向的话,你还是看路标、太阳能、房屋朝向好了。当然,如果你有手机,电量又足,流量剩余,那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