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孔子 《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意为:三个人在一起,必有我的老师在其中,要跟其中做的好的学习,以做的不好的为鉴,参考改正自己的毛病。
为什么是三而不是四或八?个人以为,三在中国往往表达泛指的多,比如,事不过三,并不是说到了第四个如何如何,不孝有三,也不是说不孝没有第四个,所以在此处,孔老先生不一定就是指三个人里面,有一个是好的,一个是不好的,对好的是什么态度,对不好的是什么态度,这可以作为一种猜想,本人觉得三人的三,其实不过就是表示我们是可以向别人学习,并以别人为鉴。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核心其实并不在是不是有老师,也不在是不是需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觉得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师”,任何人都有长处,优点,人也都有缺点,这点我们基本都能达成共识,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从心里把对方当成“师”,没有从心底里把对方当老师来尊重对待。只有我们从内心深处把对方尊为老师,我们才会在从其善的时候会心悦诚服,达到真正进步的效果,如果只是觉得对方做的对,但与我不相干,那就不会从其善,改其不善了,说到底,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缺乏真正的敬仰,很多时候反以调侃先人贤人哲人为乐,以示自己的层次,自己的有见地,一不小心就把上帝的椅子给抢来坐了,批评这个,批判那个,唯自己是鉴定真理的标准,真理在手,唯我独尊。如果不能从心底里面对对方敬仰敬佩,对方即使有什么方面真的比你强,你也不会去学习,也不会有学习的意愿,只是表面上敷衍了事而已。
真正理解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义的人,可能会对一个3岁的孩子由衷的表示敬佩,因为他在孩子身上也很有可能学到自己身上缺乏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