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辅导员交流,诉说了她这段时间的烦恼,刚开始工作不久,好不容易事业编制录取为高校辅导员,在忙忙碌碌几个月后,已经有点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这份工作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疫情防控加上初入职场工作效能不高的叠加,让自己情不自禁产生了职业倦怠,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接下来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我和她详细询问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在工作当中遇没遇到一些没有完成的事,或者是想尽办法完成但是育人效果不佳的事,或者就是为了完成数据而完成的事。
回答,还是有的,不止一件,原本以为和学生约定好的事情,在最后一刻变了卦。
我又问她,在工作当中,你觉得快乐么?
她立即摇摇头,不快乐,也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我告诉她,其实每一位辅导员都会经历这样一段“职业倦怠期”,只不过你的职业倦怠来得有点早,但是并不妨碍你重新认识一下这个岗位和自己。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不是简单的“事业编制”,更不是想象中的“到了办公室可以一杯茶一张报一整天”的休闲时光。
辅导员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是一群最有思想、最有活力、最有主见的年轻人,辅导员要做的就是要做好四方面的事情,思想辅导——不断去端正学生的三观和认知,学习辅导——包括理解能力、成功学、时间管理辅导等,生活辅导——包括文明养成教育、宿舍、心理、班级社团指导等,生涯辅导——包括个人生涯规划设计、就业创业指导等,其实就是学生大学四年的“大管家”吧。
职位不高,但是操心的事情还真的不少。
所以,各种各样事务性的工作肯定会占据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所以,才会有了白加黑,5+2,24小时在线的工作描述,所以,才有了只有一和学生有关首先想到辅导员的共识。
就拿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请假来说吧,请假这件小事足以考验一个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如何清楚知晓和甄别学生请假的正当理由,如何做到学生的动态行程管理和闭环管理,如何按照属地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提醒等,不仅要文案记录,也需要利用一些新媒体的技术。
辅导员工作做得好不好,从这样的小事就可以看出你的工作能力。
当然,经验多的辅导员花的时间少,刚入职的辅导员走马上任,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毕竟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变了,逻辑思维和行动落实也要改变。
也可能上级还不满意自己的工作,辛辛苦苦忙碌半天,领导不满意,同学不理解,自己自然也有了委屈。
我和她说,有了职业倦怠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从中走出来,正确看待未来的路,毕竟还是至少要在这个岗位上履职五年,若久久走不出这种“倦怠期”,也不知这五年你该怎么熬?
所以,唯有调整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才是良策。
找到让自己有幸福感的点,能够在与学生相处中找到职业幸福,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的目标达成后,带给自己的是一种自豪和满足,以后的工作才能更加信心百倍。
找到符合自己实际的工作方式方法,和上级、同仁们多学习请教,多在共同场域和案例中找到一些方法,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策略,毕竟辅导员的工作能力都是在经历中不断提升的。
找到不断发展的职业规划图,究竟想在五年的工作时间内想成为一个怎样的自己,要列出为了达到目标而需要的路径,课题、论文、项目、案例等等,万事开头难,多在实践当中深化理论,多积累多凝练,自然就会感到这份工作还是“蛮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