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必须建立规则,来保证社会的有序的运转。
“名教”是通过建立各种身份名称、道德观念、要求处于不同等级地位的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身份名称去实行他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保证社会有序的运转。
问题在于“名教”的世界确立以后,被理解为真实世界的本身,但实际上,“名”和“实”并不等同的。一个实在的世界,并不是按照理念的规则变化。“名”和“实”会分离。
当“名”和“实”分离到一定程度以后,概念体系和实际世界脱离开来,名的世界崩溃了。
它跟实际社会生活变化想脱离了,不能表达真实世界。
儒家经学在东汉末年面临各种各种的危机:
(1)儒学本身的衰退和儒学代表的意识形态体系的危机。
汉代的名教是一种皇权意志的体现,它是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中心的一种意识形态,然而实际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从东汉以来,地方势力,士族力量不断地扩展,皇权的神圣性慢慢处于被消解的过程当中。使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中心的儒学本身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一方面皇权的神圣性在被消解,另一方面,在皇权结构失衡的情况下,皇室通过信任宦官之类的小人,进一步毒化了政治的气氛。
(2)“孝”的概念遇到危机
社会主张孝,表彰孝,通过孝获得名誉,政治地位,比如孝廉制。这样的孝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一种形式化的东西,在社会逐渐瓦解的情况下,这种既是表面的有又严苛的礼法逐渐显示出它的虚伪和不可信,人们对“孝”的价值何在这个问题产生怀疑。礼法意义的孝和情感意义的孝逐渐分离。
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对“孝”作为举贤的一种标准出现了危机。
士大夫本身不能遵守礼教的规则,一方面又希望恢复礼教的作用和秩序,出于一种矛盾的状态。
名教崩溃的原因
1.统治力量对名教的扭曲利用
2.在社会的变化过程当中,所谓名教的内涵,价值及其发挥作用的方法,有待于重新审视和调整。
名教的核心是引导群里伦理的规则,它的作用是引导个人意志,使它顺合于群体伦理的要求。危机的产生是东汉末年以来一个重要的变化,士大夫阶层个体意识的觉醒,他们要求对个人自由,个人尊严以及生活的欲望给予必要的尊重,与名教的概念和价值观产生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
名教崩溃后的世界
毁弃名教以后,人们处于一种虚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