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换行君在知乎上被邀请回答了许多有关换行的问题,整理问题过后惊奇的发现有一类问题的提问率非常的高,就是:“跳槽穷半年,转行穷三年,真的是这样吗?”没想到既然引来了200多万人的浏览。由于相似提问者较多,不能一一回答,特写了这篇文章统一回复给大家。
换行君大致过了一下留言,发现很多人都在担心转行后薪资待遇不如原来,好不容易积累的行业经验和人脉也许一下子都没有了。但不换行的话,毕业那会儿20出头的年纪,多数人还是懵懵懂懂,本来对这个行业也没有热情,完全是脑门一热就进来了。一面是份稳定安逸的工作,一面是诗和远方以及不确定性,究竟孰高孰低?
01 .职能没有换,从国企到创业公司,华丽转型
A是某省985的毕业生。毕业后就进入了全省仅招3人的著名央企。按照正常的发展,如果他按部就班地工作,基本可以不用考虑太多的生活问题。可就像大多数人遭遇的那样,他发现这个所谓稳定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模样,带给他的是大量的虚无感,渐渐地自信心、成就感被消磨殆尽,工作也没有了激情。在顶着巨大的压力下,他选择了辞职,转而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市场营销。因为之前有过相关工作经验,刚入职时对工作环境,薪资等方面都非常满意,并且迅速融入到新的工作氛围中。每天做着他喜欢的事情,同时也在迅速成长。
02 .提早学习第二专业,完成不可能的换行
B本科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要知道90年代英语专业是非常热门的,市场需要也是供不应求。但是她当时就知道了语言只是一门工具,所以就辅修了第二专业数理统计。正如她预见的那样,几年后英语开始逐渐成为普遍性的技能,擅长英语也并没有使自身具备强大的竞争力。而她最后找到的工作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质量体系审核,即一份工程类,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实现了从文科到理科,难度极大的转换。上万人的公司里面,所有的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工程专业出身的,或者理科的毕业生,像她这样半路出家还做得风生水起的,可以说极为罕见了。
03 .了解什么对自己更重要,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C的第一份工作是土木工程,没想到第一年就就有大量的项目进来,导致他一年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出差,甚至大年初一晚上都熬夜修改项目。一个人的时候这些压力或许还可以忍受,但是想到未来组建家庭之后,长期的加班对另一半没有任何的陪伴可言,也没精力负担的家庭责任,导致过大的家庭压力全部在另一半身上时,他决定辞职。很快,他找到了一份新媒体的工作。虽然行业之间毫无关系,但凭借着之前工作中学习到的那股子韧劲,不到三个月他就能熟练地完成负责的工作,最近还新结识了一个女孩子,两个人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在一起,生活的很幸福。
所以,我认为所谓“跳槽穷半年,转行穷三年” 的说法是偏颇的。对不同的人需要区别对待。优秀的人可能两三个月就适应了,而安于现状的人也许一辈子都富不起来。马云在三年时间从一个英文教师成功转型为一名互联网公司CEO,并且年入百万,这哪是穷三年,这可是三年实现暴富啊。
其实“转行三年会不会穷”这个问题,背后是对未来3年自己转行后的职业发展的迷茫:这个行业之后的发展怎么样?我这个职位的发展会怎么样?3年后我能不能有现在的收入?我个人能力是否和新职位匹配?如果不匹配,我有没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新的知识?我的抗压性怎么样?等等……
转行之前要准备些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私以为:
第一,如果是学生,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应该有前摄性预判。像B一样,二十年前,很多人还会认为语言是一门专业,但是她很快发现所有专业的同学都会学英文。所以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学一门我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将来,对工作有帮助的学科。而如果已经工作,就要需要从各种渠道搜集了解各行各业的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是一手信息,如和行业内的朋友聊天,直接向专业人士请教,快速认识到行业最本质的游戏规则,逻辑和架构。所以我们通常都建议年轻人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尤其是和自己有差异化的社交圈,这样能够最有效的拓宽视野,认识了解各行各业,也扩大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
其次,要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百度总裁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但不耐专业的枯燥乏味,便毅然决定赴美学习计算机。虽然他对计算机不甚了解,但凭借兴趣和自身的努力,将当时西方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尽数学习到。后来回国一手创建了百度,一跃成为了中国互联网领头羊。
第三,勇敢抉择。如果你真的迈出了这一步,其实大家是欢迎和接受的。实际的工作中,团队及公司真正需要的并不完全是你所学的那些知识和技能,门槛性的东西达到后,团队需要你带来不一样的智慧。而这些不一样甚至可能是你在职场“不可替代性”竞争优势。
转行未必“穷”三年,但是该转的时候不转行,就会浑浑噩噩一辈子。孰高孰低,应该是很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