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曾经有过那样的傲气吧,一种年少时的轻狂不羁,我想每个人在年少时除了有少年维特的烦恼之外,也曾向往着有一天能够披荆斩棘纵横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锐气被时间和现实磨平,凸显出干瘪无趣的人生,越长大越是拘泥于条条框框的规则之中,越是这样越不能够放浪形骸之间,所以人们都很推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人到了一定年纪还有这样的豪气。也羡慕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
作为古代的文人墨客,不能理解的是怀才不遇这件事,到了一定年纪本应该能够看透世事的规律,不应该到了五十岁还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或者天妒英才。这是不了解文人的气质,文人需要气节的,到死也不会承认自己是能力不行。
贾谊有时文人中的一个经典意象。他和屈原不同的是,屈原是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时代,昏君无能奸臣当道,屈原才会这样的针砭时弊愤世嫉俗。而贾谊却很不同的是,贾谊生活在文景之治的盛世之中。政治开明,皇帝英明神武,中国古代有名的几大盛世。开始贾谊深得皇帝的喜爱,也快要到省部级的位置了。可能是过于年轻,直言不讳有点像开始的曾国藩和王阳明一样,而不幸的文帝受限于开国功臣的压力不得不讲贾谊放逐。
贾谊被贬到长沙之后,内心之中愤懑之情难以言表,就做了几篇赋,其中著名的就是《吊屈原赋》就构成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怀才不遇的意象。而几百年之后的另一位怀才不遇的过客路过贾谊的故居写下了——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路过长沙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感到自己和贾谊一样被命运捉弄,无情的世事让自己的抱负难以抒发。这样一个才子,在这样的盛世之下,本应该得到皇帝的赏识成就一番伟业,却落得如此郁郁寡欢的下场。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怀才不遇这样的事情,古代的文人只是为了自己那桀骜不驯的傲气,才会那样的愤愤不平。如果用当代的视角来看待怀才不遇这件事,就有点想一个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心高气傲的想要干一发大事业,却发现世事无常,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中样子。所以打开微博,愤愤不平的感觉到自己的才华被埋没,可能这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就是人生的最低谷。
人在低谷时,总需要一种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绪,虽然看上去有些负能量,而诗的表达确实最为高贵的一种。人生总有低谷,也有那些怀才不遇的时候,而我们生活在现在,可能只是时间不对又或是环境不对,导致我们的才不能够施展,需要宣泄但不能永远的沉沦,即使最后不能改变,至少我们还能够接受它。
怀才不遇让人是一种的悲凉和无可奈何,希望世界能配的上你的才华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