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中提到: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人们在相互交易的时候,究竟获得了什么好处?为什么人类要选择相互依存?
首先让我们假设有农民和牧牛人两个角色,每天分别工作8小时,并可以把这个时间分别用于种土豆和养牛。
图3-1(a)表示两人每生产一盎司相应物品所需要的时间以及8个小时的总产量,图3-1(b)表示农民能生产土豆和牛肉的数量,图3-1(c)表示牧牛人能生产的土豆和牛肉的数量。正如第一章经济原理中提到的: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在这里两个角色也面临生产土豆和牛肉的取舍。
(在之前提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外凸的。在那种情况下,社会可以用一种物品换取另外一种物品的比率取决于两种物品的当前产量。而在这里由于生产技术使得他能以不变的比率在一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之间转换。)
当农民以A点产出量进行生产,牧牛人以B点产出量进行生产。几年之后,牧羊人有了个主意,并告诉了农民:我发现你如果用一天8个小时来种土豆,将生产32盎司土豆,如果你把其中15盎司给我,我将给你5盎司牛肉作为回报。最后你能每天吃到17盎司土豆和7盎司的牛肉,而不是现在的16盎司土豆和4盎司牛肉。同时我明天用6小时养牛,2小时种土豆,将生产18盎司牛肉和12盎司土豆,交换之后我将每天能吃到13盎司牛肉和27盎司的土豆,而不是现在的12盎司牛肉和24盎司土豆。
要解释上面这个现象我们需要先引出几个概念,首先是经济学中的绝对优势,它是指一个生产者比另一个生产者用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在上面例子中时间是唯一的投入,而牧牛人在土豆和牛肉的生产上投入都比农民少,因此可以说牧牛人在这两种生产商具有绝对优势。其次是之前提到的机会成本,他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如表3-1,牧羊人每生产1盎司土豆需要20分钟,所以十分钟可以生产1/2盎司牛肉,而他生产1盎司土豆也需要10分钟,那么生产1盎司土豆的机会成本是1/2盎司牛肉,同理生产1盎司牛肉的成本是2盎司土豆。农民生产1盎司牛肉需要60分钟,1盎司土豆需要15分钟,那么生产1盎司土豆的机会成本是1/4盎司牛肉,生产1盎司牛肉的成本是4盎司土豆。
经济学用比较优势来描述两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它是指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因此上述农民生产1盎司土豆的机会成本为1/4盎司牛肉,而牧牛人生产1盎司土豆的机会成本为1/2盎司牛肉。
这里我们可以说明一个一般规律,它在后面的内容里会进行论证: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交易的价格介于两个机会成本之间。因此本例中只要两人同意按每盎司牛肉(2-4)盎司土豆的价格进行交易,就一定能以低于自己机会成本的价格来交换到商品。
因此我们可以说: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