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成为有钱人之前,我曾幻想过有钱人的生活是怎样的,脑子里呈现的第一画面,大概就是唐顿庄园里那样精致优雅的上流生活。但我们也知道,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有钱人们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但这一面究竟是怎样的。也许超出你的想象。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富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你可能觉得应该是这样,随心所欲的买买买,随心所欲地吃吃吃,随心所欲的游游游,随心所欲的玩儿玩儿玩儿。一句话总结就是,他们应该过着无比休闲的生活,他们应该过着无比奢华的生活,他们应该过着无比享受的生活,是这样吗?并不是!
亿万富翁和精英阶层的生活跟我们想像的其实很不一样。那么你知道亿万富翁是几点起床吗?苹果公司CEO库克每天早上03:45起床,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每天早上四点起床,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每天早晨五点起床,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每天早晨六点起床。
经济学人在做一个调查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的工作时间在最近30年出现了大幅下降,而富人和精英阶层的工作时间,却在最近30年出现了大幅提升,50%的亿万富翁和顶级精英,每周工作时间都超过了65个小时。苹果CEO库克经常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脸书的CEO扎克伯格经常熬夜到早上六点。
穷人正变得越来越休闲,而富人却变得越来越忙碌,为什么富人比穷人更热爱工作呢?在展开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谈一个名词,心流。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一直专注研究,人何时最幸福?通过对大量人群的反复测试,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心流。当心流发生时,我们会感到,完全陶醉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内心无比纯净,内心会有一种宁静感,会获得极大的喜悦感,满足感,甚至超越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工作和休闲,哪个状态更容易产生心流?很多人肯定觉得,当然是休闲了。其实恰恰相反,米哈里研究发现,心流大多出现在工作的时候,觉少在休闲时发生。为什么现在富人很喜欢工作,因为工作会让他们感到更快乐?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那为什么工作没有让我变得快乐呢?米哈里说,因为你没有让工作变得富有挑战性。
米哈里举了一个例子,麦德林是一个生产线工人,他的工作就是组装零件,每天重复操作600次,一开始,麦德林觉得工作超级无聊,每天回到家就向老婆抱怨。但后来,他只是改变了一点点态度,就让工作变得快乐起来。他说:我开始琢磨怎么打破组装记录。于是,在一次次打破记录中,他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为什么现在富人比穷人更喜欢工作,原因就在于此,他们把外部驱动的忙,变成了自我驱动的忙,从一个一个挑战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当我们想从忙碌阶层变成休闲阶层时,富人却从休闲阶层变成了忙碌阶层。
有记者问海尔老总张瑞敏,您平时有什么娱乐爱好?张瑞敏说,学习和读书。彭剑锋在《海尔能否重生》这本书中说到:张瑞敏几乎不去任何娱乐场所,他的娱乐生活完全被书填满,张瑞敏平均一周会看两本书,在2016年内部演讲中,张瑞敏至少提及了51本书。中国建材集团老总宋志平也一样,他的闲暇娱乐方式也是读书。我床头有个舒匡,匡里大概有20到30本新书,差不多一个月左右换一筐。这是宋志平,宋总自己说的。
很多人都误以为富人和顶级精英的娱乐方式就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哈佛商学院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反差极大的现象,越是富人,越是精英阶层,她们的闲暇娱乐,越是喜欢采用补充型方式,比如交流、阅读、学习。而越是穷人,越是底层的人,他们的休闲娱乐,越喜欢采用消耗型方式,比如打牌、打游戏、看肥皂剧。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年轻人千万不能碰哪些东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回。
与我看来,总结起来,不过一类:不能沉迷于只能带着短期愉悦感,但对于一个人的长期成长有负面效应的东西。这句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对于自控力差的人来说,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东西简直就是灾难。比如打游戏、刷抖音,你会不自觉的陷入其中,动动手指就能获得极大的快感,全然不知时间已经慢慢流逝。但这种消耗型娱乐对于你的长期成长来说,其实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搞笑,越是处于社会阶层底层的人,越是会用消耗型方式来寻求快乐,越是处于社会阶层高层的人,越是会用补充型方式来寻求快乐。1982年秋天,33岁的村上春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想要当小说家!自从诞生这个想法后,他就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雷打不动的写稿模式,早上四点起床泡咖啡,吃点心,吃完就写稿,写稿十页,四小时。
写好十页还想写怎么办?不写了,坚决不写。写了七页,写不下去怎么办?不写了,坚决不写。然后开始跑步,跑十公里,跑完休息一会儿,做翻译,下午两点结束工作,然后随心所欲的安排时间看书,看电影,晚上九点上床睡觉。这个写稿模式他一直坚持了35年。
33岁之前,因为吸烟和熬夜,村上春树的身体已经胖成了一个球。但当他立下当小说家的志向以后,他知道,这种生活习惯是不可能实现梦想的。只有改变生活习惯,才能达到目的。
当你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资本。正因如此,村上春树成功了。友邦保险和21世纪传媒最近做了一个关于精英群体的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精英阶层更喜欢运动和健身,更善于控制饮食,控制体重,也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身体锻炼频率而言,67%的精英阶层每周锻炼超过三次,24%的精英阶层几乎每天都会锻炼。
比如王健林,即使工作再忙,他每天起床之后也要花半个小时锻炼身体。比如马云,即使工作再忙,他也要抽时间打打太极拳。你的体重就是你社会等级的宣言。100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标志,但那样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今天,肥胖是中下阶层的标志,在财富五百强公司首席执行官中,你是找不到一个胖子的。
在我们大吃大喝、静坐不动时,为什么精英阶层却在控制饮食和挥汗如雨,因为他们懂得和坚信一点:时间才是真正的bigboss。
再有才华的人,最后拼的也是身体。一个朋友讲过李嘉诚的一个故事,饭桌上,李先生讲了一个故事,讲之前他对儿子李泽据说:威克特,你要听好了,古代一位将军带兵和敌人打仗,结果被打败了,兵败如山倒,为了掩护大部分人马安全离开,将军带着一小队人马阻击敌人。当他回到自己的营寨时,部下问他为何迟迟才回来,他拍打了一下自己的马,妈的,畜生跑的这么慢,差点丢了我的性命。这个故事的主题很明显,谁都听得出来,就是不要鞠躬。
李嘉诚就是这样,每时每刻都不忘教育儿子,讲完故事,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在香港,大家都很羡慕李嘉诚,但羡慕的主要不是他的财富,而是她教育有方,教育出了两个出色的儿子,纽约时报去年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非常震撼人心,从2007年到2017年这十年间,中产阶级的教育开销几乎没有变化,大概占家庭收入的1%,而最富裕的1%的精英阶层,教育开销却增加了3.5倍,占了家庭年收入的6%。
现在很多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对子女的教育是不是很在意,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我这么忙,哪有时间管孩子,而精英阶层却恰恰相反,他们再忙再累,也要抽时间教育和陪伴孩子,经济学人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精英阶层一般都是这么做家长的,舍得为孩子花钱,舍得为孩子花时间。经常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精英阶层喜欢给孩子做榜样,我很努力,我希望你也要努力,而中下阶层的大多数父母,这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我没有实现的梦想,你要帮我实现,我偷懒,你要帮我补回来,我输了,你要赢。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做过一个统计,80年代,北大学生三成出自寒门。90年代,寒门比例开始逐渐下滑,2000年以后,寒门比例仅占
一成多。也就是说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了。
为什么还没越来越难出贵子,为什么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看看上面这四个方面就知道了,我们变得越来越休闲,而富人和精英阶层则变得越来越忙碌,我们喜欢消遣式娱乐,而富人和精英阶层则喜欢补充式娱乐。我们喜欢大吃大喝、静坐不动,而富人和精英阶层都喜欢控制饮食和坚持锻炼,我们喜欢人浮于事的教育,而富人和精英阶层则喜欢以身作则的教育。
正是前面讲的四个不一样,致使我们和精英阶层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我们都觉得阶层固化不公平,其实换一个角度讲,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不公平,因为它代表着越努力越幸运。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过一篇《相信奋斗的力量》,文中讲了她的一段经历,高中时,他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很多同学就这样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学,就是考了一次就放弃了。
但是俞敏洪不甘心,考了一次不成,他就考第二次,考了二次不成,他就考第三次,最终他终于考上了北大,贫苦的人生从此柳暗花明。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阶层固化,其实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有阶层固化,但无论阶层怎么固化,总有5%的穷人可以向俞敏洪那样突出重围。
想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付出和他们一样的努力,做和他们一样的事情,甚至要比他们更加努力。
好,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幸福早班车到站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做更好的自己,给我们的孩子做最好的榜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