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号病室》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中篇小说。里面说到的六号病室的原型就是萨哈林岛,是当时沙皇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小说主要以一间病室为主要场景,以一对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他们的争论作为主要情节来揭示深刻的主题思想,也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就像一座监狱一样窒息阴森。同时通过两人主人公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善良,但也不要去“愚善”。
1 灵活表达真诚
狄原塑太郎说:“社交的秘诀,并不在于讳言真实,而是在讲真话的同时也不激怒对方。”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真诚就是必杀技。”殊不知过于直接死板的真诚反而令他人难堪,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职场中也常常会得罪他人,令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文中伊万·德米特里奇是一个职场上混得很失败,但却永远真诚的人。他说话时总是会用男高音,嗓门很大而且情绪激烈,每次讲话必定会显出怒气冲冲或者义愤填膺的样子。照现在来说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但很真诚的一个人。他蔑视城中所有的人,认为:“城里的生活毫无趣味,人们也没有高尚的情趣,一直过的浑浑噩噩、毫无意义的生活。”而且在他眼里:“人只有黑白两色,不承认存在任何色差,而人类在他那里也只有诚实和卑劣两种,没有居中的。”因为过于言辞激烈的真诚,他和同事相处的并不好,接连换了好几次的工作,但每每都是一样的原因离职。
他常常说:“诚实的人食不果腹,卑劣的人锦衣玉食。”直到后面他进了监狱,才知道很多观点不需要那么直接的表达,放在心底,努力改变现状就好。
2 树立社交边界
三毛说:“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拒绝,树立、捍卫自己的社交边界,才能使自己活得更轻松更清醒。
在安德烈·叶非梅奇和邮政支局局长米哈伊尔·阿维里扬内奇一起去旅行中,米哈伊尔·阿维里扬内奇一路上不停地大声说话,不停地大笑。到目的地后常常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喜欢让别人伺候自己,还常常当着女仆的面只穿一件内衣……更是不顾安德烈·叶非梅奇感受,一直分享,一直唠叨,他各方面的言行举止都令安德烈·叶非梅奇感到深深的厌恶。虽然心里不爽到了极点,但他也从不表达自己想法,从不表达出要拒绝的意思,优柔寡断,使自己内心疲惫煎熬,也导致了米哈伊尔·阿维里扬内奇一直不断地唠叨,而他也一直不断倾听。
他的这些痛苦都是源于他不会拒绝,羞于拒绝,不知道拒绝倾听是每个人的权力。任由别人践踏他的边界,没有主动去捍卫它,使得自己不断降低底线,以致最后完全被别人拿捏。就像一块国家领土,当别人侵犯时,如果不去坚决捍卫的话,那只能一步退,步步退,最后完全丧失领土主权。
3坚定自己信仰
雨果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幸福。”
有信仰的人,才会幸福,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所成。
安德烈·叶非梅奇·卡京是一名谦和有礼、随和自在、富有同理心的医生,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软弱无能、优柔寡断、没有坚定信仰的人。正如文中所说的:“无论在当医生前后,他都没有表现出对当神父的笃信。”
同样的,他在当医生时,也常常因为外界的事就轻易放弃自己的坚持。他在发现医院机构敷衍、欺骗病人,医生们私下相互勾结获取利益等等后,让自己变得更勤勉、更认真、更细心,但当他发现这样做并没有解决问题后,就立马放弃、自我欺骗、逃避问题,整天躲在家里看书不去医院。完全没有要面对、解决问题的勇气,并且为了显示自己不那么无能,他自我疏导,觉得:“死亡是每个人正常且合法的结局,为什么要去认真行医阻碍人们死亡呢?”
直到后面他进了六号病房,他也没觉得自己应该要认真行医,只是觉得不公平,然后就一直用他那高深的哲理自我欺骗,直到死亡。虽然他很清醒,但他没有自己的信仰,所以他没有幸福,也缺乏直面困境的勇气。
4 结语
我们常常说:“比善更恶的,是伪善;比伪善更恶的,是愚善。”可见“愚善”是自古就是不被提倡。因为愚善的人最后即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他人。
愿我们一生真诚,不丢掉本真的自己。
愿我们树立边界,不沦陷于人际关系。
愿我们坚定信念,不畏怯于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