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这十年,你会肉眼可见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归结起来又很简单,因为出现了智能手机。智能手机让我们随时随地保持在线状态,从而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结起来还可以归为一点——流动性。
车子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原来属于一个人的车子,可以搭载更多人。
房子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原来属于一个人的房子,可以接待更多人。
物品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原来你出门找饭,现在饭出门找你。
原来固定的很多东西,都慢慢流动起来。这样一来,减少闲置,利用率更高。
相对物品的流动,人反而显得固定了。
每天两点一线,上下班打卡,在一个方格子里呆上七八九十小时。
为什么必须固定在一个地方?拆解一下公司能提供的东西。
工业时代,公司可以提供大型生产工具和高效沟通空间。
信息时代,生产工具已经简化到一个背包可以塞下,沟通方式也不局限于面对面交流。除了生产工具和空间,我们平时的大部分工作还需要处理信息。
老式组织结构往往信息不透明,有些领导靠垄断信息确保自己的权威。必须在一个组织里,有一个身份,才能获得与生产相关的信息,职级决定了能接触和处理多少信息。职级越往上,获得的信息量越大,但相对的,流动性越差。因为越往上,位置越少,竞争越激烈。想要同级或升级跳到其他公司也更难。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复制和传递信息都是成本高昂的行为,而在过去的20年里,复制、分享、传输信息的成本跌到近乎零。
如果意识到信息即权力,就明白为什么这个年代出现中年人推崇年轻人的倒挂现象。年龄不再是资源获取的壁垒,只要最下层掌握了和顶层一样充分的信息,他们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做出判断。
毫无疑问,只要信息无界,人的流动性会逐渐提高。
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将更重视个人能力。第一,科技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样一份工作,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远超过去;第二,工作结果不再以时间衡量而以产出衡量。高价值的产出需要处理复杂信息,需要一个人具备综合能力而非单一技能;第三,不确定性增加,个人的响应速度超过庞大组织,能快速迭代。
自由职业者增多,是信息加速流动的体现。由此诞生了两种新的工作形态:
第一种是联合办公。除了在家soho和泡咖啡馆,自由人还可以在公共空间,诸如wework,租一个工位。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打卡,没有工作时长限制,但享受大家一起工作的氛围,可以接触不同领域从业者。
第二种是数字游民。数字游民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一边周游世界,一边赚钱。他们的收入主要通过互联网实现,赚一线城市的钱,到三四五线城市花,早上起来先在沙滩上练会儿瑜伽,吹海风吃水果晒太阳同时工作。
并非人人都可以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但我发现自由职业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状态,它和其它工作也兼容。由此诞生另外两种工作形态:
第一种是平台合作。传统工作做到一定程度以后大概率会面临职业瓶颈,流动性变差,体现在每年收入递增有限,上升空间关闭,收入与付出没有正相关。企业的测评基准线是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低于基准线会被淘汰,过了基准线以后,做的好就成为应该的事,收入不会翻倍,还可能承担比别人更多工作。
新工作形态,企业与个人之见的关系更像合作而非雇佣,组织作为平台,提供资源支持,个人对结果负责,获得与结果相关的收益。不是自上而下地派发任务,而是实现企业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匹配。
第二种是第二工作。如果企业不能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在主业之外可以做第二份与兴趣相关的工作。做两份工作没什么新鲜,不过,因为信息的快速流动,现在的选择面比以前更多,做喜欢的事更容易。十年前不能实现的事,以现在的技术发展,可能就不是个事儿。有些人的副业收入甚至超过了主业。
一个人拥有多大的流动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拥有的资源具有多大流动性。资源不具有流动性,拥有即被拥有,拥有得越多,被捆绑得越牢固。拥有一个城市的房子,就比较难脱离这个城市;拥有一个公司的职位,就比较难脱离这个公司。 因为资源正在流动,人得以流动。想拥有更自由的状态,可以建立不依赖组织供给的信息输入输出系统。大量基础信息免费或费用低廉,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发现价值,这涉及到每个人的“算力”。流动会让人感觉不够稳定,但拥有快速学习和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它也会让你更自由更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