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会让我们文字失语吗?
---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卷作文
宜山一中 薛思雪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时间的落伍者,网络世界的边缘者,突然之间闯进网络流行语丛林之中,有着一种莫名的迷惘。一如早上览阅这次苍南、平阳、永嘉三地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中的“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作文板块,被题干中的一段父子间的场景对话“懵”了,顿感自己被重重地“out”了一下。
孩子:爸爸,我今天就emo了!
父亲:嗯?
孩子:这也不懂?不会太out了吧?你可曾是我心中yyds呀!
父亲:年轻人正经话不学,说什么稀奇古怪的话。
孩子:这可是当下流行的正经话呀。
父亲:再这样下去,中国话都不会说了。
(以上场景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进行作文。)
上述场景对话中的三个网络流行语“emo” “out” “yyds”,我除了略知“out”为“落后,淘汰”之意外,另两个网络热词让我一时间“不明觉厉”,偷偷查了百度才知道“emo”为“悲伤、忧郁”,“yyds”是“永远的神”。一时间,我终于明白班级里那些可爱的“童鞋们”在每次考不好时,总会在我面前煽情地 “emo”着;冬奥会上谷爱凌、苏翊鸣、任子威等在夺冠时,现场的“粉丝”们在大喊“yyds”。想到这里,我不禁一粲,为之“绝绝子”之余,又为对话场景中父亲的担忧“孩子再这样下去,中国话都不会说了”而“emo”起来。
诚然,如今的网络热词,更像是不同社群文化的“大乱炖”。 纵观这些年网络流行语,虽有一定时代的特色,但也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语言的丰富性、思想的多样性日渐消失,而日趋空洞和无意义化。帕梅拉·保罗在《被网络夺走的100件事物》里所言:“网络夺走了句号,因为它在互联网上成为了郑重的、负面的东西,而感叹号却在极速增加。”如果我们过度热衷地追求那些及其简单、表象的表情包、新兴词语、流行梗,定会让日常表达词语日渐匮乏,散失表达欲,而成为一个“文字失语者”。一如武汉疫情时期,日本捐赠我国的物资箱上大都题写:“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样的诗词,而我们国内给武汉捐赠的物资箱上往往只写 “武汉加油” “武汉给力” “为武汉点赞”等网络流行语。又如而今有些少男少女在失恋孤独之时,很少能说“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锦堂风月花落尘,重回首往事堪嗟。”“回头沧海又尘飞,君细推,今古几人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之类,你只会说:“emo”“Awsl”(啊我死了)。
显然,使用网络流行语,来表达日常感受是省力便捷的,但如果语言一味过度流行于“平替”,那中国话中博大精深、婉约含蓄之美,就会被慢慢消耗殆尽。如果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目睹了一场绚烂的落日,只会啊一声“绝绝子”了之,那生活也就会失去其固有的丰富和诗意,就如复旦大学申小龙教授所说:“一个新词语的迅速流行和人们‘不假思索’地使用,会钝化我们的感受,让我们不敢面对真实的内心。我们要警惕流行一时的网络语言替换和遮蔽我们对生活的不同感受。”
然,难道真如这位父亲所言,网络流行语对传统语言的冲击,真有那么恐怖,真的会导致我们这一代人文字失语吗?我想,这一问题还是要有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人以语言之家为家”。他在《人道主义的书信》中对此作了阐述:“人是生活在语言里的,人有什么样的语言,就生活在什么样的“家”中。惟有语言处,才有世界。语言是人类向着天空绽放的花蕾,每朵小花不会因为遭遇一点风霜雨雪,就因此寞落凋残。”这是我所读过的对语言生命力最有诗意的表达。可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言语表达,我们无需担心几个网络流行语会污染清澈的汉语言长河,毁掉00后这一代,而沦落为文字失语者。网络流行语,喜欢者有之,厌弃者亦有之,这是生活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力量。那就让时间去检验,让该淘洗的淘洗,该沉淀的沉淀,让每个人诗意地栖息语言的家。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文韵渊厚,源远流长,其有着自身强大修复力和衍生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每个时代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很大程度都是由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之间上网抒发自己当下情绪时衍生出来的。它既是年轻人充满个性的想法,对当下时局态度的透视,也是他们社会价值观的表现。我们不可否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表达习惯,一代人的语言必然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而这些烙印也随着时代的洪流烙在每个人的心中,构成我们中国话的丰富性和时代性。好比一提比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们便自然对应起那个时代。我想,多年后,人们提起诸如“亚历山大”“躺平”“996” “逆行者”“逆袭”“高富帅”“白富美”“喜大普奔”等网络热词,也会想起我们今天这个风云变幻的伟大时代。而那些一味害怕中国话会被网络流行语所out,担忧我们这一代人会成为文字失语者的人,无异于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吧。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那么,就让我们学会懂得、尊重每个时代的语言,在守望中华语言美学的同时,也要学会使用当下网络流行语。世界那么大,我们不仅得去多看看,还得去多写写,让自己在这个快速更迭的时代里,多看看,好读书,勤写作,带动自己的灵魂,去寻找生命的春光。既能学会朴素诗意地表达,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保有一份自我;又能简单风趣地说话,感受时代的脉动,享受当下生活,做每个时代、每年龄段里最好的自己,又何惧文字失语呢?那么,就让我们“且行且珍惜”“元芳,你怎么看”呢?!
后记:好久没有作文下水了,这次逼自己下一趟水,感觉现在考场作文好难,也难为这些学生了。考场作文,是戴着脚镣跳舞的语言文字艺术,应是学生人生的史记,是个性化的,是有梦者心灵的独白,更是心泉的自然流淌。要学生在考场如此紧张而极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不跑题,有文采,具思想的文章,更是难上加难。希望出题者能以生为本,在出题时最好自己试着先下下水,这样就能知道哪些作文学生好写,哪些难写,哪些适合学生写,他们喜欢写,有话写,哪些不适合学生写。这样才能摸清 “水情”,才能深知学生作文“甘苦”,让自己的“心泉”与学生的“心泉”自然交汇,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作文成为学生观察社会,感悟生活,思考人生,抒发情感,诗意成长的生命原野。
是为记,公元二零二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