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运用神经元激活原则
1.避免频繁使用被动的方法
比如,由教师或培训师向学习者单向传达信息就是典型的被动学习方法。
2.多使用主动的方法
将听课和阅读变成主动学习的方法:
①在听课前,提前掌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了解每个课堂要点背后的目的。
②在阅读时,可以有意识地停下来思考,将我们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重新阅读一个段落,预测后续的内容;查询某个词的含义;尝试记住刚刚读过的内容;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这种方式而不是另一种方式来呈现信息,等等。
3.避开让你分心的干扰源
最好不要使用计算机或手机,或至少控制一下浏览社交媒体的频率。
4.避免激活不恰当的策略或想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许多毫无根据的想法或概念。我们应避免为了理解或解释某种现象而自发地形成一些毫无根据的想法或直觉。
二、如何运用反复激活神经元原则
1.规划时间,多次激活
安排一些涉及主动方法的学习活动,让学习者必须激活神经元以“产出”某些东西,如回答问题、解释流程或现象、制作图表、解决难题以及背诵某个定义等。
❇️最好不要在学习的早期过多地使用复杂情境,在学习需要开发新技能的复杂任务时也是如此。
2.避免时间过长的训练
当进行中的训练项目变得容易时就最好停下来,然后将剩下的练习延后或者改变训练的类型,或改变问题的类型或提问的环境。因为练习需要保持一定难度才能显现出它对大脑的影响。
3.进行强化学习
即便大脑已经建立起足够的神经连接可以成功完成相关任务,与该任务相关的神经元仍然可以继续被加强,也就是强化学习。
4.避免重复错误
在学习初期要放慢速度,还要尽可能地及时复盘。
三、如何运用记忆提取原则
1.经常进行测试
确保测试内容的平衡,要有参考答案可供对测试结果进行反馈,并且问题的类型能够多样化。
2.经常回答问题
• 可以将笔记中的内容遮起来,就这些内容向自己提问,同时尝试回忆课堂内容,并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什么都记不起来,或者能记起来的很少,那么学习者需要重读他笔记,但是随后必须在不看笔记的情况下回忆出答案。
• 可以自己录音,念出所有需要学习的单词,然后通过听录音来进行听写。
• 读完一篇课文后,可以就其内容进行自问自答:这篇课文是关于什么的?讨论了哪些要点?结论是什么?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应该重读课文,然后再次尝试回答。
• 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问题,如使用选择题、简答题等来进行提取练习会更加有效。
3.留出充裕的记忆提取时间
要给自己留出记忆提取的时间(3~15秒),并让自己置身于有利于记忆提取的环境中。
在提取信息时,应避免受到任何形式的干扰。特别是要防止第三人、噪声或其他事件干扰记忆的提取过程。
4.给出提示
如果记忆提取不成功,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线索或提示信息来辅助回忆。
提供的线索,要能激活记忆中与该知识相关联的“周边知识”,进而实现相关信息的提取。
四、如何运用解释说明原则
1.用提问引导解释
提出以“为什么”或“怎么办”开头的问题,可激发学习者进行记忆提取,并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2.自我解释
• 可以向自己说明某种方法需要采取的不同步骤、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步骤以及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甚至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而不是另外一个。
• 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暂停,以迫使自己有时间进行自我解释。
3.预先拓展相关知识的储备
在使用该原则之前,需要确保学习者拥有与要学习的概念相关的最低限度的知识储备。
4.对解释的准确性进行反馈
在应用解释说明原则时应特别注意:在可能出现错误解释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解释,或者至少确保可以及时对解释的质量和准确性进行反馈。
如果是通过自我解释的方式独自进行解释练习,可能不太容易快速获得反馈。但是,一旦对解释的准确性产生怀疑,就应该停下来并想办法验证解释的准确性。
如果找不到相关的信息,那么最好将解释过程暂时搁置直到可以对信息进行验证为止。
五、如何运用间隔原则
1.分散安排学习时间
提高训练频率,减少训练时长。
2.逐渐增加间隔时间
3.交叉学习
• 细分学习时段,安排交叉学习。
❇️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目标之间不能有层级关系。如果目标2以目标1作为先决条件,那么将目标1和目标2的活动交叉安排在一起则是不可行的。
• 通过混合练习进行交叉学习。这个方法尤其适合用来复习。
例如,学习吉他的时候,可以混合练习D、G、E和弦。相比先反复练习D和弦,再练G和弦和E和弦,不如各个和弦交替练习。这种交叉练习的方式,可以增加激活的间隔时间。
六、如何运用反馈原则
1.寻求尽可能多的反馈
要想获得足够多的反馈,首先需要规划足够多的活动,学习者需要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产出一些东西——一个答案、一个解释或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如果安排的活动不需要学习者有所产出,就不能提供反馈。
❇️对于想要自学的学习者,不断地从同伴或资源中寻求正面或负面的反馈也同样重要。这种反馈对于成长和提高效率至关重要。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学习一门新语言,那么我们必须想办法获得关于我们使用该语言的方式的反馈,比如参加语言课程或者与已经熟练掌握这门语言的人交流。
2.实现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之间的平衡
学习活动必须足够容易让学习者可以体验到成功,从而获得正面反馈。学习者必须能够正确回答大部分的问题,以刺激他的奖励机制并增加纹状体中多巴胺的分泌。
学习活动也必须有一定难度,要触发纠错机制,让学习者犯错,从而接收负面反馈。负面反馈可以鼓励学习者改变神经连接和与之相关的预测,从而实现学习和提高。
所以需要有一个平衡,学习活动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既不能都是成功也不能都是失败,我们需要设定够高且现实可行的期望。
3.优先选择即时反馈
我们应该在错误率较高的情境中优先选择即时反馈(如在学习过程开始时),而在错误率较低的情境中使用延时反馈。
❇️对于想要自学的人来说,即时反馈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学习的早期,即时反馈可以避免重复错误。因此,需要在每一次练习后停下来花点时间去核对结果确保正确,然后再继续学习。
4.优先选择解释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反馈
首先,在反馈和回答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因此需要避免只给出正确答案作为反馈。
其次,解释性的反馈不应仅仅关注答案,还应关注产生这个答案的过程以及在任务执行期间使用的调整策略。
最后,不仅需要对答案、解题过程和调整策略进行反馈,而且还需要解释为什么这个答案、解题过程或策略比另外一个更重要、更可取。
七、原则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