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史三国:曹丕与甄宓之秘闻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二十三日,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由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升坛即阼,改延康为黄初元年。

(小说符宝郎祖弼之故事,不见于史。而符宝郎(官名)始于唐朝,祖弼亦不过虚构)


曹丕称帝后,为稳固皇位,尝毒杀曹彰、逼迫曹植……

但其幼弟曹熊,却非如小说所言,被逼自尽。《三国志》载,‘萧怀王熊,早薨。黄初二年(221)追封谥萧怀公。’曹熊与曹丕一母同胞,同为卞氏所生。且年幼亦无威胁,如此逼迫幼弟毫无意义。



曹昂死后,曹丕晋身嫡长,却迟迟未能继承世子,甚至与曹植爆发夺嫡之争……

前文亦有论述,曹操利用夺嫡之争,冲击世家门阀对于政局的垄断,但最后却是以失败告终。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击败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但是,曹丕的胜利背后又隐含着怎样之秘辛,不为人知……


参《三国志·明帝纪》载,‘景初三年(239)春正月,明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

反推可知,曹叡应生于建安九年(204)。但曹操攻破冀州邺城,曹丕纳甄氏亦是在建安九年(204)八月,但显然时间对接不上。



据清·杨晨《三国会要》(卷一)载,‘叶维庚曰:《明纪》年十五封武德侯,而《文纪》封武德侯在延康元年五月,是明帝建安十一年生,至此准年三十三,以改正朔则三十四尔。’

即《明纪》「时年」记载有误,故曹叡应是建安十一年(206)生。


然《三国志·常林传》载,‘吉茂转为武德侯庶子(属官)。二十二年(217),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会锺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对应《三国志·武帝纪》云,‘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

即曹叡封武德侯的时间,并非延康元年(220),而最迟应在建安二十三年(218)。


换言之,以建安二十三年(218)曹叡十五,封武德侯为据。至景初三年(239),虚岁正是三十六,故《三国志》陈寿所载无误。

如此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言,‘窃谓承祚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月,证以甄夫人之赐死,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则元仲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即陈寿实则是以「曲笔」,映射曹叡并非曹丕之子。



既然如此,曹叡是否有可能是袁熙与甄氏之子……

参《三国志·袁绍传》载,‘袁绍出长子谭为青州……又以中子熙为幽州,甥高干为并州……’自袁绍击败公孙瓒后,即以次子袁熙驻守幽州。又《三国志·后妃传》载,‘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

姑,夫母也。即袁熙驻守幽州,甄宓则留于邺城,孝养婆婆。


依《魏书》所载,甄宓生于光和五年(183),又《三国志·后妃传》引注《魏略》曰:‘后年十四,丧中兄俨,悲哀过制,事寡嫂谦敬……’即甄宓十四岁尚在闺中,故嫁于袁熙,应在建安二年(197)之后。

结合《后妃传》载,‘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二者亦可相互印证。

换言之,至袁熙建安四年(199)驻守幽州,二人可谓是新婚燕尔。


但直至曹操夺取邺城,亦未出现袁熙任何记载。

故以现有文献推断,自袁熙纳甄氏后,二人既分居两地。换言之,卢弼于《三国志集解》中之推断,并无外在条件。但这里却留有一个疑问,即是新婚燕尔,二人为何会分居……



《武帝纪》云,‘建安十年(205)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即袁谭驻守青州,妻女皆在身前。为何袁熙偏偏将甄氏留在邺城。且待袁绍死后(202),亦未见袁熙回返邺城。

后曹操围攻邺城,更是未有袁熙救援之任何载录。


而参《袁氏世考》中载,“熙字显雍,三国时为幽州刺史。妻吴氏。生子谦。”

甄氏后嫁与曹丕,尊为皇后,袁氏族谱不便提及,亦是合理。那么《袁氏世考》所言之吴氏,或为袁熙之妾侍,后甄氏被曹丕所纳,吴氏因生子而被提为正室。

但无论如何,袁熙驻守幽州是带着妾侍,抑或至幽州后新纳。

既然如此,袁熙将甄氏留在邺城,则显得有些莫名其妙;抑或袁熙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逼无奈之举。



参《袁绍传》引注《典论》曰:‘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妻刘氏爱尚,数称其才,绍亦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

甚至尚、谭相互攻伐,刘氏亦无劝阻。可见,刘氏对袁尚之偏爱,已然是溺爱不明。


相传甄氏是三国之绝世美人,正常而言,袁熙岂会自愿与其分离。而从甄氏「留养姑」判断,应是刘氏做主将其留在邺城。其因不言而喻,推测应是袁尚对这位兄嫂「别有用心」

且参《魏书》载,‘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

虽有可能是曹魏强抢他妇之托词,但亦未必是空穴来风。刘氏欲将甄氏留与幼子,故有此举。



故即使曹叡是袁氏之子,则应更倾向于袁尚,而非袁熙。

然参《武帝纪》载,‘建安九年(204)二月,尚复攻谭,留苏由、审配守邺。至秋七月,尚还救邺……’八月,曹操已平定邺城,袁尚则逃奔中山。即自二月始,袁尚并未身处邺城。

倘若曹叡是袁尚之子,甄氏已然怀孕半年以上,曹丕如何避人耳目。


退而言之,即使曹丕秘而不言,这种事情亦绝无法瞒过曹操之耳目。因此卢弼于《三国志集解》中之推断,难以成立。

故裴松之注曰:‘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205)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

「时年三十六」,是承祚误记,别无深意。



后世有此传闻,除却曹叡年龄之载有差外,亦盖因甄氏之死,使人众说纷纭……

《三国志·后妃传》载,‘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甄宓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换言之,曹丕即祚不过半载有余,却将甄氏赐死。


正如《三国志集解》所言,‘宫省事秘,隐奥难窥,开国之初而不能容一妇人,事涉离奇,读史者不能不为之推寻也。’



甄氏究竟因何而被赐死,各类史志之载录,却是南辕北辙……

依《后妃传》载,‘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

然《魏书》却道,‘文帝践祚,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玺书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会后疾遂笃,夏六月丁卯,崩于邺。’

即曹丕迎甄氏为后,甄氏却三辞而不受,期间因病而死。


然《魏书》将甄氏之形象,刻画的太过「贤德」、死的时机亦太过「巧和」。正所谓过而不及,实难让人信服。

故裴松之注曰,‘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杀害,事有明审。魏史若以为大恶邪,则宜隐而不言,若谓为小恶邪,则不应假为之辞,而崇饰虚文乃至于是,异乎所闻于旧史。’

即用虚假的语言粉饰太平到如此地步,实在是史书中从没有见过的。


不仅如此,《汉晋春秋》亦道,‘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但即使甄氏失宠,尚不至于将其赐死,更何况是‘被发覆面,以糠塞口’,让其有口难言,有怨难辨。

可见,此绝非简单一个「失宠」能够诠释。



而所谓的「宫闱隐秘」究竟暗藏何等玄机,以至于令曹丕如此之「狂躁」……

黄初元年,甄妃触怒曹丕而失宠,同年曹植莫名作《出妇赋》。黄初三年,甄妃被赐死后,曹植更是作千古名篇《洛神赋》。后世对此赋之意,历来有大争议,有君臣大义说、亡妻崔氏说,以及感甄说。

君臣大义说,皆出自南宋理学之后,完全是在以己度人,在此不需骜述。


亦并非亡妻崔氏说。因《洛神赋》中带有小心翼翼、得患得失之感。由于身份之阻碍,唯有敬以远观。通篇情感之复杂、矛盾,绝非是在感念亡妻……

其中「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即洛神离别时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之纲要。如果是对于亡妻崔氏之怀念,分离即是永别,又何来的「往来交接」


特别是《洛神赋》中云,「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即‘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如果是对于亡妻崔氏之悼念,又何来的欺骗、狐疑。



最后洛神离去,曹植希冀着洛神灵影复现,驾轻舟逆流而上,漂泊于洛川而流连,思念绵绵,爱慕重重。夜里心乱而无眠,满身晶霜而至天明。无奈令仆夫起驾,准备东归。

但揽缰绳举马鞭,却怅然盘桓,不愿离去。


此种情感之表达,仿若初恋一般,充斥失恋、彷徨,哪里有一点曹植对于亡妻崔氏之追忆。

而在曹植的交际圈中,唯有甄氏。无论身份、地位,皆相对符合《洛神赋》中曹植对于自身情感之描述。故民间相传甄氏与曹植有私情,最终被曹丕赐死。

那么,曹丕如此极端,亦情有可原。



然参史志载,甄氏大曹丕四岁,大曹植九岁。曹植与甄氏二人,即非青梅竹马,甄氏又非情窦初开。且参《后妃传》中载,甄氏早慧,又审时度势。想来二人很难两情相悦、互相爱慕。

且如果二人存有私情,曹植作《洛神赋》,即是与曹丕摊牌,岂非取死之道。


可见,二人存有私情的推测,并不成立。但是《洛神赋》中,曹植申礼自持,让洛神感到不安,故而「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向君王表达心中之情感,却无法逾越人神之异途,因而发出哀声。

从中清楚地透露出,洛神主动之举……



在《洛神赋》如此矛盾的表述之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曲折……

《曹植传》中载,‘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又《武帝纪》载,‘二十一年(216)冬十月,治兵,遂征孙权,十一月至谯。’即建安二十一年(216)十月,曹操南征孙权,使曹植留守邺城。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推测,应是对曹植的最终考验。


但《武帝纪》又载,‘二十二年(217)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

建安二十二年(217)九月,曹操还邺城。十月即确立曹丕为魏太子,曹植夺嫡之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过一月时间,是什么让曹操最终下定决心?曹植守邺期间,又究竟发生了何事……



参《曹植传》云,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故夺嫡失败。至于具体原因,却并未言明。

不过其后又云,‘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显然「增置邑五千」,是曹操对曹植夺嫡失败的补偿。

如此,曹植私闯司马门,即可能是导致其夺嫡失败核心。


参《后汉书·杨震传附玄孙修传》引《续汉书》载,“人有白修与临淄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彰。太祖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即杨修应是死于司马门事件。

但依《曹植传》所言,司马门事件却发生在二十二年(217),曹丕被立为太子之前。


又《曹植传》引注《典略》载,‘至二十四年秋,公以脩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脩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从时间推算,杨修应是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秋九月。

如此《续汉书》所载则与《三国志》有所冲突。

故《曹植传》与《续汉书》则必然有一方表述有所遗漏……



曹植为何要谤讪曹彰?在此期间,曹彰又有何事「值得」曹植谤讪?

参《魏略》载:‘太祖与刘备战于汉中。召彰,彰晨夜进道,西到长安而太祖已还,从汉中而归。’时间是二十四年(219)。即曹彰无功而返,与杨修之死时间相近。亦是史志中唯一记载,「值得」谤讪之事。

但此时曹植已然夺嫡失败,与曹彰并无利益冲突,除非是拉拢未果,而心生怨念。


而二十四年(219),此时曹丕作为魏国太子,整个邺城皆受其监管。

曹植即使有心私闯司马门,亦难以实现。且曹丕亦无必要去设计陷害曹植,如此会使曹操误会曹丕监管不力,甚至怀疑曹丕心胸狭隘,无包容之心。故曹丕绝对不会让此类事件,发生在自己监国期间。


而二十一年(216)十月曹操东征孙权,至二十二年(217)九月而还。

近一年的时间,正是曹植监管邺城之时,曹植完全有条件私闯司马门。

故《续汉书》所言,实际上两件事并非同时发生。只是杨修作为曹植谋士,在曹植监管邺城期间,有责任辅助在侧。但却任由曹植醉闯司马门,属于失职。故而《续汉书》在叙述导致杨修被诛原因时,将两件事归结在了一起。



然则,曹植私闯司马门,绝非如史志所载,盖因「醉酒」所致,如此单纯……

参《魏书》载,‘二十一年(216),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

但是其中却有一处异常突兀,即东乡公主


其一、东乡公主年幼,为何要跟随曹操南下从征。

其二、甄氏生病,东乡公主为何不选择陪伴母亲……

与此同时,曹植留守邺城,甄氏亦在邺城养病。而按照常理,曹植应向甄氏问安。如此岂非曹丕故意在为曹植、甄氏营造独处之机会。以此推之,曹植醉酒私闯司马门,或许即是曹丕、甄氏早有预谋之作。



又参《三国志·后妃传》载,文德郭皇后「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

曹操建安十八年(213)五月,册封曹操为魏公;建安二十一年(216)四月,为魏王。


即郭女王是在213年5月,至216年4月间,得入东宫。时间正是曹丕谋夺太子前夕,后屡屡献策帮助曹丕夺嫡成功。换言之,郭女王在夺嫡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郭女王会给曹丕献出怎样的计谋,即能击溃曹植,亦能打击甄氏……



而观甄氏《塘上行》之词赋,其哀怨之对象,绝非是曹植。

特别是《塘上行》中云,「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其中怨念之强烈,亦非是失宠之宣泄,而是暗讽曹丕: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换言之,曹丕是以甄氏为诱饵,设计陷害曹植而谋夺太子。又岂会愿意此等丑闻泄露。

然甄氏的《塘上行》让曹丕感到了威胁,故急于将其赐死。并令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让其无法申冤告状。同时,亦是以此间接警告,其他知晓此事之人。


倘若仅是失宠,曹丕何至于如此「心狠手辣」;《魏书》亦何至于「崇饰虚文乃至于是,异乎所闻于旧史」乎……

而曹植作《洛神赋》何尝不是一次警告、一种保障。除却其母卞氏之维护,曹丕亦恐曹植临死反扑,将此等丑事公布于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