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校长分享了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历程,从中真切感受到了她对待工作的细心,对待学生的用心,对教育工作倾注的真心。此时,我就想起了教育行走现场那位乐观开怀、活跃分享的邓校长,她的热心与真诚让人感到温暖,正因为她的这份有心,所以邓校长才做到了对1985年、1986年这些二十多年前往事都如数家珍,对于第一届学生的名字都可以脱而叫出来,着实让我敬佩。邓校长的教育教学履历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加上全系年级,并且从教师岗位到领导岗位,丰富的阅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感谢邓校长无私的分享。在邓校长的分享第一点中她说“引领者,以知识教育人”,首先强调了自身知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课标、考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让教学有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邓校长强调了无论班主任或者是一般科任老师都必须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第一要素。我特别赞同这一点,兴趣养成能让学生有内驱力,内驱力是自觉、自主的内因,发自内心的意志才是持久学习的动力源。比如我的地理学科,我从前年开展了地理项目式学习,目的就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邓校长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教师的情绪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如邓校长这么乐观、热情,作为她的学生肯定会到这种正向的影响,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邓校长善于把握班级的集体情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他们养成了真挚的情感,那么建设班级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特别佩服邓校长带着拖把领着学生去争取班级利益的事,这样的班主任肯定受到学生的热爱,这体现出了邓校长在班主任角色中的个人魅力。最后一点邓校长的分享让我有所共鸣的就是志愿服务,邓校是志愿服务鼻祖级别的人物,那么早之前就投入到志愿服务之中,我是自己的学校志愿服务队的负责老师,对这一点特别有感触,我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这种以行为的教育是可以取得非常直接的效果。对于邓校长的分享,她提到了这种爱心、尊重、关心、赏识、仁慈与慷慨,这些啊,我觉得不仅是邓校长自己经验的分享,也是为我们的工作指指明的一个方法。
第二位我们孙老师的分享,我听完之后,我感觉特别的向往这样的群体,这么有爱的,这么互助的,这么正能量的一个群体。一个学校的集体,我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老师以及他们所带领的学生,都能够受到非常及非常正能量的一种引导和教育。孙老师初中的学校,他说父亲是他的学校的老师,哎呀,让马上让我想起了晓霞院长的分享,晓霞院长的妈妈是她小学的语文老师,然后我就在想。明年我女儿就来到我们学校上初中,到时我是否要做她的班主任,还是做她的地理老师?要不要安排她在我的班级?这也是我要接下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孙老师分享的内容里面,他们学校的社团活动真的太丰富了,老师们都热情的去参与,就。形成一个非常美妙的画面感,其中他们说到的同事家庭活动更是让人向往呀。我觉得一个学校能够有这样的文化建设、团队建设,能够形成起这么紧密的从同事关系到。生活当中的伙伴关系,我觉得这样的群体确实能够让大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呢,这也是能够帮助老师们去消除工作中的倦怠感。能够保持到工作的热情,那么我们的职业幸福感也就这么生成了。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会有一个想法,就是怎样子才能够去做的如此和谐的一个群体,因为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在同个单位里面。难免会有一些利益的争端,或者说其他方面的取舍,所以我就特别好奇孙老师说到的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学校领导层。是如何能够做到这样让大家有这么深度的群,对啊,-个群体的团队的建设参与度。
最后的李林老师的分享是,首先是辛苦了李林老师,从今晚的主持到分享,从他的这个这些一系列的工作当中,我就感受到了李老师严谨细致的工作的态度,这是我学习的榜样,还有一点我要跟李老师探讨的,就是你最后说到的家长。对于,您接。接到了家长的质问,我觉得这应该不是质问,应该是一种寻求你的帮助。因为您提到的这个要求,我觉得这是你在建设班级里面的一个一个非常有独创的一个想法,而且你也有非常高的执行力。能够让学生,四年级的学生能够这样的去参与,而这种生存性的问题,您提出的一个谁的责任,谁负责这一个理念,我是特别特别的赞司。我认为这位家长与你就这个问题的交流,你同样可以用这样的理念去说服他。我相信家长在这个方面如果有一个更宏观更科学的认识的话,比如说我们奶密人说说到的科学思源这个方面,那么。家长一定会支持我们的,这咱们的李老师的这个方法方式。李林老师在分享当中说到他创建和谐班级这方面的强势经验,确实是给到了我一个新的启发。他说从家长抓起。我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一个方式,他在制定第一个班规,不刻意孤立同学这一方面就马上我认为是会有立竿见影的一个效果。确实,我赞同林老师说到的,同学之间的交往多多少少会受到他们家长观念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建设班级,打造班级文化的时候,家长的因素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我认为。李老师,在跟家长的交流当中,他也会有非常成熟、非常有效的方法,我最近也是在这方面进行了思考,比如在家访工作方面。在家校共育方面,家访工作我是做到了 100%的到学生家里的家访,家校共育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尝试,比如邀请家长来。班级听课也是我上个学期的一个尝试。现在回想起来。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这个做法挺契合李老师的这个理念,就是从家长抓起来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上个学期我的这个实施的叫双向奔赴。的这个行动呀,是取得了比较好的一个响应,大概有一半的同学的家长来到我们班级里面去听课,去参与班级活动。因为我认为家长来到学校本身这个行动就是一种教育的行为,就体现了家长对于学校,对于老师的支持,这种态度就一定会传递给孩子,一定会。触发孩子的一些思考,一些行为上的一些改变。那么从我上个学期的实践当中就印证了李老师的这一个理念我认为呢,确实我们现在在推行的家庭、社会和学校这种协同育人方面。我们创建学校的管理,创建班级的管理,家长的方面的因素,确实我认为是值得纳入比较大比例的一个因素考虑。只有这样,我认为我们在制定一些措施的时候,才会更契合孩子的实际,更契合我们教育的实际。那么通过今天我听到李老师的分享,我也是。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特别感谢李林老师。